文/藍秋惠(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三年級)
《影片資料》
片名:傷痕二二八
影片年份:2005
導演:鄭文堂
片長:50分鐘
類型:紀錄片
出品國:臺灣
發行商:公共電視
《劇情介紹》
由公共電視籌劃製作,一部重建二二八事件始末的歷史影片。有別於傳統歷史紀錄片利用資料影片與當事人或學者的訪談來建構內容的形式,本片使用用重演的方式,以影像的張力與具體的事實,清楚地訴說事件始末,彌補光就史料閱讀之冷僻感。」(官方網站:http://web.pts.org.tw/~web02/228/index.php)
《影評》
鏡頭聚焦在版畫家專注的背影,他正用筆刀一筆筆刻劃著二二八事件期間,軍民對峙的情況,在熟練雕刻技巧與精細手藝的配合下,怵目驚心的場景映入觀眾眼簾。整部影片,便由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榮燦的木刻版畫作品揭開序曲,特寫鏡頭也從這幅唯一紀錄下當時軍警暴力鎮壓的影像,帶領觀眾回到1945年的台灣。
當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出,多數人開心地著手籌備慶祝回歸「祖國」的歡迎活動,大部分台灣人民引頸期盼著國民政府軍隊來台,或許是台灣人想像中的祖國被過度美化,當歷經戰爭摧殘、軍紀敗壞的國軍形象暴露在台灣人眼前,過高的期望立刻轉變為強烈的失望。隨著國民軍偷竊、欺壓百姓的事件頻傳,政府高層也屢有貪污、任用親屬等醜聞,社會開始動盪不安,本省與外省之間的分化與對立暗潮洶湧,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根本是「劫收」,例如台灣的存糧被運去大陸供剿匪使用,導致島內米價上漲;在行政長官陳儀排斥任用本省人的情況下,失業率高漲,一連串不公平的政策與小事件所累積的怒火,便在1947年2月27日查緝私煙的爭執中被大規模引燃。緝私員傷害賣私煙者甚至誤殺平民,使得群情激憤、暴力衝突一觸即發。2月28日許多人前往政府機關抗議示威,要求懲處肇事者,但行政長官公署的憲兵無預警地向百姓開槍掃射,死傷十數人,此舉加劇了人民的反感,進一步引爆全台性的抗爭行動。
由於高層種種失當的處理方式,全台各地紛紛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希望能協助政府善後,但仍動亂不已,各地都發生軍警開槍濫殺民眾之事,無辜的外省人也紛紛被毆打,北部人士大多數仍採抗議、請願等較溫和的手法要求政府出來道歉,南部則多有武力對抗的事件發生。當來自中國的援軍從基隆登陸,情況更加不可收拾,政府更在全省展開血腥鎮壓與屠殺、濫捕,台灣地方菁英一個個失蹤,民眾的生命財產亦飽受威脅。相對於北部的台灣士紳經常是被私下逮捕及處刑,南部則多採公開處決,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清鄉運動」與隨之而來的白色恐怖造就了無數生命與家庭的悲劇,也使台灣人很長一段時間對政治噤若寒蟬,避之唯恐不及;太多被迫害身亡的台籍菁英,讓台灣人才出現斷層;省籍極端對立、彼此仇視與不理解更留下歷史難以抹滅的傷痕。
紀錄片《傷痕二二八》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公共電視台共同製作,由導演鄭文堂負責執導,製作團隊從最初的史料收集就煞費苦心,除了訪問當事人與受害家屬、也力邀歷史學者與影像創作專家參與,避免過度批判或情緒化,而是希望能用嚴謹的態度重現當代,並試圖以深入淺出的敘事手法還原歷史情境。
不同於一般紀錄片的制式化,《傷痕二二八》加入了戲劇元素,全片採順序法,用歷史發展事件貫穿整部影片, 重現當時人物的談話,常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表達人們面對時局劇變最真實的感受;也嘗試重建歷史現場,以符合背景年代的演員與場景,呈現當時社會的樣貌,用清晰的故事軸線鋪陳出二二八事件爆發前的氛圍與原因,交代整個來龍去脈。
我認為本片的特點在於用生動的說故事方式,讓就算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也可以進入情境,體會當代的氣氛與想法。透過被迫害者、受難者家屬的心聲,反映出當事人內心的悲痛與對政府的控訴;另一方面,重現當時軍政重要人士的談話內容,可以讓觀眾了解高層的想法,以及為何會採取鎮壓行動的原因。透過口述歷史與回憶錄來努力勾勒歷史的完整面貌,人民與政府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互相交錯,影片並不完全站在某一方的立場,而是冷靜地將這些史料剪裁至影片中,透過時間軸的演進與對照比較,感想及評斷自在觀眾心中。
只是,儘管導演試圖用客觀的眼光來檢視二二八事件,歷史並無全然的客觀,史料的選擇其實就有個人主觀意識之投射,像是本片選用了許多外省人蔑視台灣人的發言,如剛接收時,有人認為台灣是次等領土與二等國民;在敘述清鄉行動時也摘錄軍政要員「寧可枉殺九十九人,只要有一個真的即可。」等聳動的發言,強調當時國民政府的偏見、殘忍,也達到讓觀眾降低對其評價、進而同情二二八受害者的成效。選材並沒有對錯,但我們在觀看影片時或許可以注意到這一點,在對不當發言不以為然之時,亦應嘗試設想,為何這個人物會有這種思考?會有這些行動?作者描述這個事件的意義何在?用更多元、寬廣的眼光去看待歷史,才能夠更了解事情的全貌。
二二八曾是大家避談的禁忌話題,也始終是台灣社會最沉痛的共同記憶及傷痕。雖然近年陸續有檢討、平反與官方道歉,但仍有許多真相有待挖掘,家屬們依然在等待遲來的正義。可惜的是,二二八有時會被政黨或是意識形態過度操作,不斷地觸及反而讓傷痕變成一個更大的傷口,反覆撕裂著台灣社會。歷史的傷痕需要治療,首先便是要勇敢面對、尋找真相,唯有理解才能有效治療,而不是一直在傷口上灑鹽。《傷痕二二八》引發觀眾對歷史更深入的省思,也期許族群間的矛盾,能在彼此相互理解包容下逐漸消除,讓傷痕終有癒合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