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英雄
黛安.艾柏斯簡介
黛安.艾柏斯(1923.03.14-1971.07. 26),美國當代著名女性攝影師。她的作品以拍攝社會邊緣人物,例如:畸形人如弱智、蒙古症患者、變性人等,帶有濃烈的人文關懷,而受到注目。1971年7月,黛安在格林威治村住處被發現吞服大量化學藥劑後割腕自殺,結束僅僅48年的生命。
2006 年,導演史帝芬薛伯格將黛安˙艾柏斯的一生拍攝成《皮相獵影》(Fur:An Imaginary Portrait of Diane Arbus)這部既大膽又神秘的電影,就像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一樣,電影本身結合了真實與幻境,帶領我們窺探一個虛構的世界,交織著令人咋舌的景象和複雜的人性。
女性主義的興起帶動了更多女人自主的觀念與訊息,而可以確定的是女人的當家作主是經過長期的自省與檢視,逐漸體現到透過「自由」才能真正達到男女平等,這不僅是一個概念,其實也是許多藝術創作的主軸標的。因此,「獨特的見解」就成為女性在平等的天枰上一個重要的理念。
一九五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性攝影藝術家黛安˙艾柏斯,是一名備受爭議的創作者。黛安原本是一名賢慧的家庭主婦,偶爾擔任丈夫的攝影助理,實際上是一個打雜的工作。但當丈夫送她一個攝影機後,戴安的內心便油然升起一股動力,她於是走出家庭,成為一名女性攝影師。
透過鏡頭,戴安的意識深處有著一股熱烈的躁動,但她始終無法明白那是什麼。其實並非戴安不甘心當一名傳統的家庭主婦,而是透過鏡頭,她似乎有著許多亟欲表現的意識形態,很多現代女性似乎都與戴安有過相同的感受,但不見得會像黛安一樣勇敢地走出心靈的困頓,大膽地迎向屬於她自己的天地。就某種角度而言,戴安實踐了自己的理想,也擁有了所謂「婦女的權益」。
在眾多偉大的攝影家之中,黛安欲出人頭地,必然要有一些獨到的見解,而她的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作品中的人物幾乎都是侏儒、巨人、智障或殘障人士,甚至有雙胞胎、三胞胎、多胞胎等,有時她也大膽地進入天體營中拍攝。或許在某些人眼中看來,這是一種刻意的標新立異。但若我們能了解她的創作動機,便能體會她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意涵。
有時我們面對一名侏儒迎面走來,多數人都會下意識地避開對方的目光,擔心會讓對方感到難堪或困窘。黛安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提出:「在街上看人,你注意的基本上是人的缺陷。」但那其實都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愛心,因為侏儒一點也不在意,他早已經習慣這種怪異眼神。黛安當然也看到了這些缺陷,但她卻跳脫人性的偽善,將這些缺陷變成天賜的優點,因此她說:「人們都懼怕在命中遇到身心創傷的經驗,然而『怪胎』天生都帶著創傷來到人世,他們已通過試煉,才是人類中的佼佼者。」
正因為黛安這種獨到的創作理念,她的視野與焦距自然不同於世人,儘管作品是驚世駭俗的,但卻獲得極大的回響,在紐約博物館展出時規模空前,也曾在舊金山現代藝術館展出,雖然引起了空前的辯論,但卻更加證明了黛安的地位。戴安不僅在女性中脫穎而出,在當時男性為主的攝影圈中,她也能占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於這「獨特的見解」。
有人說,女性的權益要靠自己去追求,而這追求的基礎不應在於男女任何一方的退讓,而是在於對「自由」真諦的認知。
電影「藍色情挑」中的茱莉,在丈夫與女兒車禍身亡後,立即將她偷偷代替先生所創作的曲子全部銷毀,自己一人隱居在鬧市的小巷中,直到發現丈夫生前就與一名法學院的女學生有染,對方如今已大腹便便時,茱莉最後做了抉擇,她把丈夫的別墅送給女學生,並希望她讓小孩從丈夫的姓。之後,茱莉決定不再隱藏自己,放開胸懷不斷地在音樂創作上嶄露才華。茱莉找到了自己的自由,也為自己爭取到真正的權益。
電影中的茱莉或許是虛構的,但現實中的戴安卻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她們展現了女性尋求自我地位時,並不需要受困於性別的框架,反而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找到了自我的位階與自由。
也許很多人自認無法像黛安這樣特出,但保持一貫清澈理性的認知也是一個方式,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堅持自己的想法,就能為自己爭取到有形與無形的權益,爭取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