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觀影心得 (2)
2019-02-28
文/邱錦潔 (國立成功大學)
生命是什麼?是不是活著就代表有生命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生。毫無目的的生活,是活著嗎? 我第一次面對生、死,是國中二年級的時候。一個國中一年級的學弟,患上了血癌,病逝了。那是我人生裡,所有的親人、朋友中第一次有親近的人離我而去。我去參加他的葬禮,站在棺木前,看著他身上蓋著白布,久久不能相信。他就這樣去世了,兩個星期前,他還站在台上,感謝我們對他的關心與祝福,堅強又樂觀地說,他的病會好轉的,現在的情況已經比較穩定了,可是… 生命是個禮物,可是很多人都不珍惜,因為活著的時候,一切都那麼得理所當然。我們不停的追求,想要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想要飛得更高更遠。最後,有些人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活著的意義,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翻開報紙,人生的生生死死,一目了然。生命是無常,讓人無法掌握。矛盾的是,有些人費盡心思,想要活下去;有的人卻輕易選擇了斷自己的生命。 《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寫著: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這是人類共同認可和渴望的嗎?那為甚麼同樣身為人,吉普賽人和羅馬尼亞人的命運卻迥然不同。吉普賽人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他們小小的願望就是可以有工作,讓他們得以溫飽,教育是他們想要的,卻也是他們不敢苛求的事。影片中一個吉普賽人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當你被自己的祖國驅逐的時候,你的感覺是如何?反觀羅馬尼亞人,可以自由的置產,可以去餐廳吃飯,可以接受教育。吉普賽人卻要面對警察的催淚彈,無法反抗,只好被迫遷走。明明是他們先到這片土地的,可是被趕走的卻是他們。吉普賽人和羅馬尼亞人生活在同樣一個國家,卻有著不同的待遇。 吉普賽人一直以自己的民族為傲,也一直保留著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可是當他們面對歧視、辱罵時,不禁討厭起自己的身份。為甚麼因為我是羅馬尼亞人?為甚麼我得受到這種待遇呢?每個人都應該有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甚麼對他們而言這些權利是奢侈呢?吉普賽人自己也指出,他們雖然喜歡唱歌跳舞,可是更喜歡誠實的工作,好過不穿衣服回家或者偷東西。他們的生活習慣、文化或許和我們不太一樣,但如果他們讓他們有個棲息之地,給他們工作的機會,讓他們公平競爭,接受教育,問題或許就改善了。為甚麼非要用強迫驅逐這種最爛的方法呢?可是在面對沒有明天的日子,他們依然不忘了以笑容來對待生命。因為他們開心的理由很簡單,只要小孩健康成長,沒有人來驅逐他們讓他們可以平靜過生活。在辛苦也能微笑的吉普賽人,讓我們反省自己的生活物質樣樣都比他們好的時候,卻比他們更容易遺忘笑容的魅力。令人感動的是,吉普賽人再苦也要生活在一起精神。環境再辛苦,也不會遺棄任何一個家人。我看著小孩天真的眼神,揮手說拜拜的時候,心裡真心祝福他們的明天可以更好。 藏傳佛教的教徒相信,神山是宇宙的中心。他們繞著神山朝拜,或者在各個聖地朝拜,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有助於他們轉世,甚至死後能直接升天。於是,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信徒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各個聖地,站起來、跪下、趴下、磕頭,就這樣不停地朝拜。 有的信徒固定在一個地點,不斷朝拜,一天不停地跪拜幾百、幾千次。別說跪拜了,不間斷的從一數到五百,相信也沒多少人能夠做到。有些信徒甚至展開了漫長的轉山朝聖之旅。一趟旅程,可以是十幾天,也有人不斷的從一地到另一地不停的朝拜。身上的圍著的塑料衣,磨破了再加一層;手腳都起疙瘩、頭都磨破了,痊癒結疤了又繼續。旅途的艱辛,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這樣的艱辛,這樣的堅持是為了什麼呢?而每一次朝拜心裡想的是什麼呢?其中一個朝聖者說:反省自己的做過的壞事,祈求世上的每個人都平平安安。 他們不擔心溫飽,相信一路上有熱心的人會給他們點什麼吃的,這樣就足夠了。一個朝聖者是孩子死後才開始轉山朝聖的,也有一個朝聖者是啞巴。他們的生活或許都遇到困難和挫折,讓他們去深思生命的價值。他們不畏懼任何困難,堅持找到生命的意義。也許他們要求的並不是什麼偉大的恩惠,只是尋求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下繼續生活下去。於是他們開始不停的走,不停的朝拜,或許有一天,當他們得到心靈的平靜,會停下來也說不定。 藏傳佛教還有個特別的葬禮儀式──天葬。一個受訪的天葬師說:天葬師的職業不同於其他行業,不能對死者感到害怕或噁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死,如果活著的時候,我們可以和死者很好的生活在一起,就算死者過世了,也要用生前對待他的態度對待他。對於死者,我們要有的是一顆慈悲的心。這讓我想到德蕾莎修女,她平等的看待每一個人,並願意愛他們、照顧他們、幫助他們。不論是瀕臨死亡的人,或是丟棄在路邊發出惡臭的屍體。她希望在死前讓他們感受到活著的尊嚴,而死了的人在死後可以有尊嚴的安葬。此外,天葬師相信,對於死者不是留住他們的照片、骨灰,而是幫他們超渡,這樣對他們才有實質的幫助。 印度,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的國家。人們的生活雜亂,路邊到處可以看到要錢的小孩和競爭客人搭車的三輪車司機一起討生活。貧困和缺乏完善的制度,讓生、死在這個國家,顯得那麼得平常。這天誕生了一個新生兒,明天路上的乞丐餓死了。生與死與他們的生活那麼的貼近。他們相信毀滅,相信神。人的生死,不斷的循環,讓他們永遠記得還有神的存在,記得祈禱,崇敬他們的神。是生活的貧困,讓他們思索人生的意義?還是在貧困的生活中,他們依然不忘了探討生命的價值? 有的民眾透過瑜珈,希望得到心靈的解脫。透過瑜珈限制心靈的波動,提升精神能量,使身體、心靈得以純淨,以追求真理。也有些人,藉由冥想,以便了解真正的自我,看清過去和未來。希望可以像佛陀一樣,看清自己內在的世界,領悟生、死,之後超越生、死,得到真正的生命。 印度的聖河──神秘的恆河,它見證人們生與死。它是生者的寄託,死者的歸宿。對於生著來說,它是希望,是一種提醒;對於死著來說,他是安葬之地,是超渡他們最後的家。在恆河的四周,有許多的苦行僧。他們放棄了一切,每天過著簡樸的生活,為的是尋求生命的意義。一個矛盾的對比:苦行僧生前在河邊修行,死後在河邊安葬了。一條河,結合了生與死,那麼矛盾卻又那麼協調。 當苦行僧在思考生命如何獲得和平?人為什麼有征戰的心時,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大有人在。在我們要求更好的生活的同時,吉普賽人只求一個平靜的生活。當朝聖者磕破頭,祈求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時,安樂活著的我們,可否想過有多少人的生命權被剝奪了? 就像這部記錄片的片名一樣,我們都在人生的洪流中,不停地擺渡。被驅逐而漂泊各地的吉普賽人,不停奔走各個聖地的朝聖者,為跳脫生死輪迴的苦行僧,他們用他們的方式,尋找生命的意義。在還沒找到答案前,就注定在人生中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