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向仁
《影片資訊》
影 片: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
導 演:丹尼斯塔諾維克(Danis Tanovic)
演 員:布朗柯杜利(Branko Djuric)
菲利索戈維克(Filip Sovagovic)
荷內貝托拉克(Rene Bitorajac)
喬治塞提斯(Georges Siatdis)
出品時間:西元2001年
國 別:波士尼亞
片 長:93分鐘
得獎記錄:200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劇本
法國電影獎最佳處女作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
級 別:保護級
《劇情介紹》
影片內容敘述波士尼亞獨立時,引發塞爾維亞的攻擊,原本屬於同一國家的兩個種族展開了殘酷的相互殺伐之旅。劇情從波士尼亞士兵崔奇等人在濃霧中前往前線支援開始,由於辨認不清方向,誤闖敵營,遭到對方炮火猛烈的攻擊。
塞爾維亞不知這些敵軍的來意,決定派兵前往中間壕調查,這是菜鳥尼諾的首次任務。
在戰壕中,長官教他如何把彈跳地雷裝在敵軍屍體下,這種地雷想當險惡,敵人踩上去時不會怎樣,但等敵人一走開,地雷就彈起來,在三尺高處爆炸,迸出兩千個鉛軸,足以摧毀方圓五十碼內的所有東西。
尼諾和長官交談之中,原本躲在戰壕中的崔奇突然出現,對兩人開槍,長官斃命,尼諾中彈受傷。
崔奇用槍控制尼諾,要他脫掉衣服,到戰壕外舉旗求救。
脫掉衣服後,無法辨識,兩軍都不敢前來援救,塞爾維亞甚至開砲攻擊,崔奇和尼諾被困在兩軍對峙的戰壕中(所謂的三不管地帶)。
百無聊賴的兩人開始辯論,從停火協議、愛好和平到誰是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結論是:誰有槍誰就是老大,所有的壞事都是沒槍的那一方做的。
躺在彈跳地雷上的慈拉醒了,但是受到地雷控制,動彈不得,現在戰壕裡變成三個人,然而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來崔奇和尼諾都跑到戰壕上,分別向各自的陣營求救,形成一個充滿荒謬趣味的畫面。更荒謬的是,回到戰壕中,尼諾開始自我介紹,崔奇認為他有毛病,在戰爭中不需要自我介紹、交換名片和電話號碼,因為下次就是在槍口下見了。
雖說如此,敵對的兩人也並非完全沒有交集,崔奇談到自己的馬子,是個金髮的波霸,嘴邊還有顆美人痣,尼諾不但認識,還是他的同班同學呢!這樣的交談,帶著一些驚奇的樂趣,如果沒有戰爭,兩人可能會成為好朋友吧!
聯合國部隊來了,媒體也開始介入。
面對聯合國部隊救援、調停的時候,語言成了一大問題,尼諾代表一個溝通者,它可以翻譯給崔奇聽,他們其實擁有共同的語言,原是同根的族群,竟因愚蠢的政治因素互相殘殺。
荒謬和嘲諷的不只兩國人民和軍隊。聯合國和平部隊,敷衍塞責,只想粉飾太平,完全罔顧最初維護和平的目的。
媒體雖然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足以逼迫聯合國部隊改變抉擇,不得不從事人道援助,然而媒體嗜血的本性依舊,為了收視率,只求拍到聳動的畫面,其他什麼道德人性等等問題,也就暫時放在一邊了。
因此,透過一段荒謬的戰爭,我們看到了人類的諸多面相,這些醜陋的嘴臉,在導演帶著黑色幽默的處理下,極盡嘲諷之能事,笑鬧中又可嗅到一股深沈的哀傷,可說是這類戰爭影片中難得的佳作。
《欣賞與評析》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戰爭片總是可以看到許多令人不適的殘忍鏡頭,例如《搶救雷恩大兵》、《黑應計劃》以及《勇士們》等影片均屬此類。《獵風行動》也差不多,戰爭場面相當多,其中那隻血淋淋的斷腿,真是怵目驚心,可以和《搶救雷恩大兵》片頭的搶灘媲美。
不過《三不管地帶》卻完全不同,雖然偶爾也有一些戰爭場面,但那不是重點,導演也不會刻意營造血腥殘酷的一面;相反的,觀影當中不時會傳來陣陣笑聲,而笑聲過後又會感覺某種悲涼的成分正慢慢孳生。
導演的手法極為圓熟,看似不經意處,卻處處經營,從片名的「三不管地帶」開始,全面性的嘲諷戰爭的荒謬,波士尼亞與塞爾維亞就不用說了,聯合國的虛與委蛇以及電視媒體的嗜血性格,均刻畫得入木三分,沒有叫囂,沒有咆踍,四兩撥千金的幽默手法,卻更加的意味深長,餘韻無窮。
意象的運用可說是本片最突出之處,今就片中的精采片段,分述如下:
(一)戰爭讓人如墜五里霧
首先要談到的自然是戰爭,濛濛白霧中一群波士尼亞的士兵迷失了向,多麼有趣的意象,走入戰場就如同走入「連腳都看不到的霧中」,什麼都看不見,也分不清楚,連走向敵方的陣營都不知道,對!一但發生戰爭就宛如置身霧中,不論樂觀還是悲觀,沒有比這更壞的事了。
(二)戰爭的荒謬
戰爭是瘋狂的,原屬同一種族之間的相互攻伐更是荒謬。影片中不時地嘲諷戰爭,並凸顯走入戰場的殘酷與無奈。例如一開始在霧中一名士兵講的爛笑話,他說:「你知道樂觀和悲觀的差別嗎?」對方說不知道,士兵說:「悲觀的人認為事情不可能更壞;樂觀的人知道有可能。」每個人都知道戰爭只會壞、更壞、無以復加的壞,直到停戰。對於這個「一點也不好笑的」笑話,對方回答:「你要是有腦子就不會講」而士兵反唇相譏說:「我要是有腦子就不會在這裡了,我會當將軍或聯合國官員,要不就開餐廳。」
看來上戰場是最不得已的下下策。
(三)戰爭的無情
尤其是兵員不充足的國家,一些年輕人尚未受到完整的軍事訓練,就硬著頭皮被推上戰場,對戰爭一無所知的菜鳥,宛如盲人過河,面臨生死關頭也毫無警覺。片頭的霧中行軍,有位第一次上前線的士兵,半路就睡著了,他不知道,死神其實已經悄悄地走近了他的身旁;另一位主角尼諾,是一個連子彈都不會裝的菜鳥,只不過是個輕便的任務卻帶了一大堆裝備,看在長官眼裡不被訓斥也難。
(四)戰爭-無人能解的問題
片頭和片尾的意象實在太精采了,一個是在霧中行走,等待天亮;結尾時,太陽漸漸落下,夕陽餘暉中,一個俯瞰的鏡頭,士兵慈拉躺在無人能拆解的地雷上,對!這樣一個種族戰爭,正是「無人能拆解」的問題,愚蠢的人類,循環不息的暴行,俯瞰的鏡頭是上帝對人類的嘲諷吧。
(五)戰爭的起頭人到底是誰?
「彈跳地雷」是電影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道具,這種地雷是無人能拆解的,但卻是「歐盟製造」的,原來這個無解的習題是歐盟拋出來的,導演巧妙地傳送出這樣的訊息。
(六)到底為誰為何而戰?
瑪錢中士是影片中一個正面的人物,本身的性格極具正義感,不顧上級的反對,利用媒體的影響力,欲拯救雙方人馬,他講了一句名言:「面對殘殺沒有中立可言,袖手旁觀就是不中立」,只可惜,面對這樣難解的習題,正義感恐怕也無濟於事,難以發揮。
(七)戰爭的目的只剩問號
片尾時的幾句話隱含深意,上校對瑪錢說:「我知道你想幹嘛,中士,講也沒有用,改變不了事實,走吧!快走!」;另外女記者珍李文說的:「戰壕就是戰壕,看起來都一樣。」或許真的是這樣,所有的戰爭都一樣,只是證明了人類的愚行,更可悲的是,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人權思辯人權概念介紹》
本片中提到的相關人權概代與名詞解釋如下:
1. 第三世代人權
近代西方人權思想分為三代。法國法學家瓦薩克(K. Vasak)提出人權的「三代」理論,第一代是「消極權利」(公民及政治權利),第二代是「積極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第三代是關涉到人類生存條件的集體「連帶關係權利」,也就是和平權、發展權、衛生環境權和人類共同遺產權。
2. 和平權
和平權即是個人與國家享有和平的權利。為了維護和平每個人都需要做出種種努力﹐國家尤需遵守不使用武力﹐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並裁減軍備等義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平乃是人類追求的理想﹐也是國聯與聯合國的宗旨,但把享有和平視為一項權利卻是近二十年來的事。
3. 連帶關係權利
國際社會既存在著強凌弱、眾暴寡,也表現著相互依存無法分隔的現象,其中最明顯的即是和平權與發展權。這兩者也是法國法學家瓦薩克所謂「連帶關係權利」。國與國之間的和平相處,共同促進國際合作與繁榮發展,是人類努力的方向,因此,國際人權會議特別致力於解決國際爭端,避免世界戰爭,促進第三世界發展,縮短貧富差距,此即「和平權」與「發展權」的主要意涵。
其實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國會的諮文中提出「免於恐懼」、「免於匱乏」也是和平權與發展權的重要宣示。而當前二00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及美國所主導的「反恐怖活動」,正是和平權與發展權的最大挑戰,當全球捲入此一「沒有贏家的戰爭」,和平的氣息就被破壞了,全球的發展也滯後甚而衰退。
4.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聯合國有一項措施,即維持和平作業與措施(peacekeeping operation and forces),這項措施幾乎成為聯合國排解國際衝突和維持和平的唯一辦法,因此只要有區域衝突的地方,就可看到頭戴藍色鋼盔,代表聯合國的維持和平部隊,電影《三不管地帶》中的瑪錢中士即屬此部隊。
5. 波士尼亞戰爭
巴爾幹半島上的前南斯拉夫在解體前原有六個邦,分別是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克羅埃西亞(Croatia)、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馬其頓(Macedonia)、塞爾維亞(Serbia)和蒙地內哥羅(Montenegro)。
1991年6月起,該國開始瓦解,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馬其頓紛紛宣告獨立。以回教徒為主的波士尼亞政府宣告獨立後,佔波國人口百分之三十一點四的塞爾維亞族裔不但表示反對,並起而發動戰爭。
6. 安全區
聯合國安理會於一九九三年五月六日通過第八二四號決議,宣布將波士尼亞的塞拉耶佛(Sarajevo)、比哈奇(Bihac)、圖茲拉(Tuzla)、熱帕(Zepa)、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和戈拉日代(Gorazdz)六個區域劃為安全區(Safe-Areas),第八六三號決議授權南斯拉夫保護部隊可用武力保護安全區。
7. 執行和平行動
聯合國所謂的「執行和平」(Peace Enforcement)行動,其意義和傳統的「維持和平」(Peacekeeping)行動不一樣,「執行和平」行動的法源依據是聯合國憲章第七章,也就是安理會可以使用武力或是實施經濟制裁以維持國際和平並促進人道援助,這項行動的執行並不需要當事國的同意。
《人權議題討論》
思考一:波士尼亞境內的軍事衝突有何特徵?
波士尼亞境內的軍事衝突雖名為「內戰」,然而由於有許多鄰國介入,因此可說是具有國際性質的內戰,牽連甚廣,情勢複雜;其次是這場戰爭產生了許多違反人權的暴行。
思考二:對於南斯拉夫地區違反人權的情況,聯合國有何措施?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指定了一個特別報告員調查當地的情況,安理會並通過兩個決議,授權成立專家委員會和國際戰爭罪行法庭,以收集資料和控告違反國際人權法的個人。
思考三:國際戰爭罪行法庭對於南斯拉夫有哪些制裁行動?
一九九六年五月七日,國際戰爭罪行法庭針對前南斯拉夫戰爭罪犯首次展開庭訊,同年七月十一日,該法庭對兩名塞裔領袖卡拉吉奇(Radovan Karadzic)和穆拉迪契(Ratko Mladic)發出拘提令。
《 和平維護取決於媒體報導?》
思考四:聯合國維持和平作業與媒體之間何關係?
聯合過在維持和平作業的程序上,授權安全理事會來執行。近年來若非新聞媒體先予報導披露,尤其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新聞渲染,從盧安達、索馬利亞、伊拉克北境、波士尼亞、塞爾維亞等地區的難民,恐怕還得不到聯合國的援手,無庸置疑,今日聯合國維持和平作業,從軍事觀察與軍事緩衝,擴大到人道救濟,與新聞報導的媒體刺激有關。
思考五:聯合國在巴爾幹半島衝突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聯合國於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五日介入前南斯拉夫危機,主要的工作項目有:人道援助和協助難民、維持和平、監察和保護人權、推動談判解決紛爭以及執行安理會決議。
思考六:南斯拉夫在解體前,有幾個邦國組成?
南斯拉夫在解體前原有六個邦,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塞爾維亞和蒙地內哥羅。
《教學活動》
活動一:電影欣賞暨分組討論
à教學目標:
1. 透過電影內容學習人權的意義。
2. 加強對和平權的理解。
3. 培養尊重人權的精神。
4. 探討聯合國的和平行動。
5. 探討戰爭、國家與個人人權的關係。
à教材準備:
1.影片:玫瑰少年
2.放影設備
3. 學習單:每位同學A4紙一張,列出下列題目或教學者自己設計的題目。(教師可利用P.166~P.167所附之學習單規格放大影印使用)
(1) 請簡單說明本片的主旨與內容。
(2) 請分享本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或對話。
(3) 如果你是瑪錢中士,你會如何處置?
(4) 媒體在影片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你覺得台灣的媒體怎樣?
(5) 國際間目前還有哪些戰爭?
(6) 你對戰爭的看法如何?
(7) 你的親人中有沒有經歷過戰爭?他們的看法如何?
(8) 請分享觀賞本片後的感想和啟發。
à活動程序:
1.老師簡介本片劇情,並分享片中精采對白。
2. 觀賞影片。
3. 分組完成學習單。
4. 教師簡述人權概念,並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相關議題。
電影「三不管地帶」欣賞學習單
1. 請簡單說明本片的主旨與內容。
2. 請分享本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或對話。
3. 如果你是瑪錢中士,你會如何處置?
4. 媒體在影片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你覺得台灣的媒體怎樣?
5. 國際間目前還有哪些戰爭?
6. 你對戰爭的看法如何?
7. 你的親人中有沒有經歷過戰爭?他們的看法如何?
8. 請分享觀賞本片後的感想和啟發。
活動二:認識戰爭-戰爭研究小組報告
à教學目標:
藉由古今中外各項戰役,透過歷史文獻的記載,探討戰爭發生的因原及導火線、戰爭所造成的傷害、以及此項戰役對後世的影響。比較文獻及口述歷史,甚至紀錄片,觀察各種觀點所紀錄不同的生命歷程,並仔細思考個人在戰爭中的價值,藉此引發學生對戰爭概念的全面思考,並探討人權在戰爭中凸顯的意義。
à活動程序:
1、將學生分為五組,每組八至十人。
2、各組開始討論事先準備有關戰爭的資料。
3、分別究戰爭發生的原因、大致情況、死傷情形、結果及影響深入探討。
4、整理紀錄。
5、結論報告。
6、老師講評。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一、 書籍
1.【聯合國與歐美國家論文集】宋燕輝主編,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6年。
2.【深層思考與思考深層】劉必榮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3.【名家談人權教育】柏楊編,人權教育基金會,民國87年。
4.【人權—以人為基礎】雷敦龢編,輔大出版社,民國89年。
5.【人權教育】 Betty A. Reardon著,蔣興怡、簡瑞容譯,高等教育,民國91年。
二、論文
1.【當代國際人權標準兼論中國政府人權觀與政策】黃默,1994年5月28日「中國人權研討會」之宣讀論文
2.【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劉阿榮,台灣教育90.11第611期
3.【人權的奠基與開展】楊順富,台灣教育90.11第611期
4.【人權的光與影】許志雄,月旦法學雜誌44期
5.【啟航與前瞻人權教育之契機與發展】傅木龍,學生輔導月刊90.03第73期
三、影片
1.共同警戒區(韓)
2.黑鷹計劃(美)
3.烈日長紅(捷克)
4.獵風行動(美)
5.烈日風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