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錢滿姿(出版社編輯)
中文片名: 親密風暴
英文片名: Normal
導 演: 珍.安德森(Jane Anderson)
演 員: 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
湯姆.威金森(Tom Wilkinson)
片 長:二小時
出版時間:2003年
舞台上、電視中的變性人看來光鮮亮麗,像是韓國藝人河莉秀、購物頻道主持人利菁、泰國歌舞秀中的變性人,那些比女人還要女人的容貌和舉止,似乎充滿了神秘的氣息、令人神往。反觀出現在社會新聞中的變性人,其身分卻總是被刻意突顯,記者每每提到這些犯法而被抓的變性人,總是大驚失色地強調「難辨雌雄」,暗示了性別的界限清楚而不可跨越,認為這些人的作為簡直就是愚弄社會大眾。
媒體為何會同時呈現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性別界限和間接增加商業利益。河莉秀等人之所以被標舉成女性應當艷羨的對象,絕不是因為媒體認同或讚揚他們生理上的改變和選擇,而是把他們納入一般大眾消費女體的範疇,用這種方式來警惕一般的女人,也就是說:「妳看,連男人都比女人還像女人了,女人難道不應該自我反省嗎?」藉此促使女性接納這種形象,繼續花錢裝扮自己,把自己變成男人心目中的女人。
而在報導因偷竊或其他因素被捕的變性人時,由於跟商業利益無涉,加上這些人本來就是被認定「有罪的」,為了迎合對變性人充滿誤解的大眾,強調原來的男女有別,媒體也就明目張膽地表露歧視和嘲弄,大方地宣稱變性人是「不正常的」。
因此,變性人,其實是一個大多數人看到卻又沒有真正看見的族群。透過媒體的負面報導和片面的訊息,我們看不見變性人背後的辛酸和無助、所承載的歧視和壓力,也不知道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而HBO的自製電影「Normal」(中文片名「親密風暴」),以一個決定接受變性手術的男性為主角,呈現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也許它能提供我們更近距離一點觀看變性人的角度。
這部電影描述的是美國中西部一個家庭所發生的故事,Roy和Irma這對虔誠的基督徒夫妻,在經歷了二十五年的幸福婚姻後,生活突然產生巨大的改變。在年輕的牧師面前,Roy吐露了他覺得自己生錯了身體、想變成女人的祕密,而這個意外的事實讓牧師和Irma完全不知所措。Irma激烈地向Roy表達了她覺得被欺騙、被傷害的心情之後,兩人決定離婚。而Roy搬出去後,一步步地展開自己的變性計畫,買女人的衣服、飾品、注射女性荷爾蒙,心裡一方面充滿了面對新人生的興奮和憧憬,另一方面也對前方即將出現的一連串阻礙感到不安。
做人誠懇踏實、人緣極佳,並且虔信基督教的他,因為選擇變成女性,很快地就被宗教、社會、家庭組成的巨大人際網絡排除在外。年輕的牧師雖然再三表示支持他,卻在他受到教會其他人排擠時不發一語。他戴著耳環去上班,結果被過去的好哥們痛打一頓;連他的妻子、兒子也無法原諒他對家庭的背叛。「Normal」這個詞看似簡單,卻是帶有特定意識形態的利刃,任何人都可以用這把刀將超越「正常」這個範圍的人砍得血肉糢糊。
而Roy又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呢?編劇兼導演珍.安德森(Jane Anderson)並沒有在戲中特意誇大Roy的情緒,反而讓飾演Roy的湯姆.威金森(Tom Wilkinson)有發揮內斂演技的空間。由於心理已有所準備,因此面對妻子的責難和同事的嘻笑,他都能勇敢坦然地接受。可是,片中也同時藉由外在的情節來呈現Roy的內心衝突,譬如他回老家幫父親慶生,結果性格強勢、已得到老人痴呆症的父親又再度當眾奚落他小時候喜歡穿著女裝,Roy因而衝到穀倉裡企圖拿獵槍自殺,從這裡我們看到了他身為獨子卻無法扮演傳統陽剛男人的痛苦和掙扎,也看到了他遭受眾人排斥歧視的委屈忍讓,以及他生命的脆弱無助。
經過這個事件之後,這部片子的另一個主角,也就是由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飾演的Irma,基於對Roy的心疼和長久的感情,她毅然地扮演起支持協助的角色。看到穿著女裝的Roy被教會排斥,Irma也憤而離席,離開了充滿偏狹和鄉愿的教會。她不僅在精神上支持Roy,還決定繼續和他生活在一起。
只是Irma對性別的認定,並未因此而大為解放,對於正值發育期、嚮往成為男生的女兒,Irma仍舊要求她只能穿裙子,並且擔心Roy變成不良的示範。而Roy好不容易脫離了傳統丈夫的角色,卻為了回家過聖誕節的兒子,穿上寬大的毛衣,刻意遮掩已經隆起的乳房,打算繼續扮演傳統父親的角色。片中沒有異想天開地來個戲劇性的大逆轉,反而透過一些細節,真實地呈現人物心裡的矛盾和轉折,畢竟人的改變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而是在不斷的衝突之間緩慢形成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從這部片子,我們看到了:善意的接納、充滿體諒的理解,才是選擇變性的Roy所需要的對待。
Roy是自願變性,而日本作家薄井雄二所著的《樹上的草魚》,談的則是一個被迫變性的男性。書中所描述的主角比呂司,生下來就有著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成年後發現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漸漸脫落,之後在一個類似女性「生產」的過程中,將男性的器官排出,只留下初生完美的女性生殖器,從一個內向細緻的男生,變成了一個自信美麗的女人。
作者除了描述比呂司對於另一個男性產生的情感以外,也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比呂司對於自己即將變成女性的掙扎,由於這並非他自願選擇的事實,因此他只能不停地抗拒這種命運,也被迫去思考自己對於男性、女性的認定。比呂司最初認為女性雖然溫暖、具有連結和人之間的線路;卻是一種不自然的動物,到後來終於接受自己的身體和性別,以及與喜歡的男人阿亙之間產生的微妙變化,這個過程中的心情轉折相當耐人尋味。
這個看似夢幻奇想的故事,其實透露了作者對社會的某種觀察,藉由比呂司這個具有特殊命運的角色,暗示了男人陰性化的社會趨勢,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會強調大男人的陽剛性格、也同時能容許陰性的男性氣質存在。書中提到,這樣的案例會愈來愈多,未來的社會中,每個人可能都會是雌雄同體,同時具備陽剛和陰柔的特質,我們也不妨把這看成作者對這種性別模糊、打破界限的世界的嚮往。
跳脫了電影和小說,在現實中,我們看到變性人仍舊受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待遇。在台灣,變性人不得結婚;申請換發身分證遭內政部駁回;法界或醫界的某些專家學者甚至以「性別認同障礙者」來稱呼他們。在日本,有醫師因為替病人進行變性手術,因而違反刑法及優生保健法相關規定而被判有罪。在英國,劍橋大學拒絕變性人擔任教授……。不過,慶幸的是,也有一些勇敢的變性人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得到了好的結果,經過不斷奮鬥而得以領養小孩的鍾玲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也默默地希望,那個更開放、更多元的世界能有成真的一天,而這需要我們付諸更多的關注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