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鼎堯(台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師)
一、劇情簡介
「豪情四兄弟」改編自卡克泰拉(Lorenzo Carcaterra)的暢銷爭議小說,描寫1960年代,住在紐約一個由愛爾蘭人、義大利人、波多黎各人及東歐等移民所組成的貧困社區-「黑窩」(Hell’s kitchen)的四名少年-風流富正義感卻又心腸軟的麥可、愛唸書且立志當神父的薛克思(又譯做書蟲,馬蘭素‧卡卡特拉的綽號)及個頭最小、也曾立志當神父的約翰與小跟班湯米,在這個艱苦、封閉卻凝聚力強的環境中成長的故事。其中碼頭工人出身、改邪歸正的羅勃神父(勞勃狄尼洛 飾)與充滿傳奇色彩的黑手黨老大金班尼則是「黑窩」中兩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意見領袖。
1967年酷熱的夏天,四名少年一時興起,合力捉弄一位希臘裔的賣熱狗小販,卻不慎將小販的攤子推落地下鐵樓梯,並壓傷了一位路人。四人受法院審判後,被送入「威健遜男童院」接受一至一年半的感化及輔導教育。在男童院時,四人受到對來自「黑窩」的小孩有成見的警衛長諾克斯(凱文貝肯 飾)及三名警衛(費格遜、艾狄生及史泰勒)的凌虐、毆打與性虐待(強姦),提前結束了天真無邪的慘綠少年時光。
十餘年之後,他們四人之中,麥可(布萊德彼特 飾)擔任地檢署的助理檢察官、薛克思(傑森派屈克 飾)是報社採訪影劇版新聞的實習記者,約翰及湯米則混跡街頭,成為凶狠的街頭幫派頭目,且涉嫌犯下許多重大刑案。
1981年秋天,約翰及湯米在酒吧餐廳中巧遇當年虐待他們的警衛長諾克斯,兩人為報當年受虐之恨,憤而開槍射殺了諾克斯,約翰及湯米隨即被逮捕入獄等待接受審判。當時擔任助理檢察官麥可早已著手蒐集資料進行報仇計劃,他發現,當時凌虐他們的四名警衛均已離職,除了被殺的諾克斯以外,費格遜剛離婚,為社工員,並擔任教會的主日學教員;艾狄生為市長公關人員,仍有狎弄男童的習慣,在外積欠大筆債務;史泰勒任職於警界,與毒販勾結貪污受賄,並牽涉槍殺毒販的案件。麥可與薛克思欲藉此訴訟,將「威健遜男童院」的黑暗內幕及警衛的暴行公諸於世。黑手黨老大金班尼運用幫派力量故意聘請落魄的過氣律師舒奈德(達斯汀霍夫曼 飾)辯護,以便麥可藉機掌握訴訟之進行。藉由青梅竹馬的社工員卡露(蜜妮德來佛 飾)在資料蒐集上的協助,及羅勃神父出面做偽證(約翰及湯米的不在場證明),終於順利為兩人脫罪,並揭發「威健遜男童院」不為人知的罪行。
二、教學目標
1. 思考人生「第一步」的重要性。
2. 認識我國有關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相關規定。
3. 探討「自力救濟」(動用私刑)與「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的區別與意義。
4. 建立「正義」的基本概念。
5. 理解法律的有限性。
三、教材分析
(一) 適用對象:
本片為輔導級影片,故事情節頗適合國中以上青少年做為深度思辨之議題。
(二) 法律焦點:
本片的法律議題可從少年犯罪行為的矯正與感化教育切入,藉由其實施方式的討論,進一步探討少年犯處遇之意義與目的。其次對於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如何正確地運用法律程序,以維護自身之權益,也是討論的重點。
(三)其他教學點:
「如何抉擇」是另外可以發揮的重要議題,尤其在面對逆境時的心態,及選擇過怎樣生活的意願,更是影響人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教師教學準備
(一) 認識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相關規定
(二) 影片觀賞前向學生說明應注意的劇情要點:
1. 四名少年成長環境(黑窩)的特質。
2. 神父與黑道大哥的角色。
3. 四名少年人生的轉戾點(人生的第一步)。
4. 男童院(少年監獄或少年矯正學校)的管理模式(少年犯罪的處遇方式)。
5. 法庭上的交叉詰問
6. 神父內心的爭戰。
(三) 將學生適當分組(每組約5-7人)
(四) 影片觀賞後學生撰寫學習單(如附件)
(五) 講評及概念統整
五、教學活動設計
本單元主要藉由少年違法事件的處理方式及美國法庭檢辯雙方的攻防論證技巧,來探討法律(或法院)在追求社會正義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體會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及司法運作的有限性,期能探究人性中有關「復仇」意念的面貌與正義間的矛盾與糾葛。影片長約140分鐘,教師可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彈性切割為四段落,每一段落加上配活活動,實施時間約需2節課。有關配合活動部分,除特別註明者外,可將影片全部觀賞完後擇其合適者一併實施
六、深度討論議題
(一)法律
1.動用私刑或自力救濟的「復仇」方式是否能達到「追求正義」的目標?
<參考觀點>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行為,一直被許多人視為是撫平傷口、彰顯正義的重要信念與方法。縱使暫時因內外在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做到,但是,「君子報仇,三年不晚」,耐心的等待與隱忍,總會有一天情勢丕變、強弱易位,那就是復仇的時機來臨,也正是敵人自食惡果的時刻。因此,千百年來,無論小說、文學、藝術、戲劇等對「最終復仇時刻」的深刻描述,從不缺席,也特別令人熱血沸騰。
可悲的是,縱然經過數千年文明的洗禮,卻仍無法徹底袪除人類那種潛藏在內心深層的嗜血性。對於惡人遭報應的期待與快感,同時為人類社會帶來希望與墮落。而復仇也常在「正義」的大纛下,輕易地取得「以暴易暴」的正當性。
然而人類文明的可貴之一,就是經由不斷地反省與思辨所建立的現代法治理念。經由「去道德化」的過程,我們暫且拋開愛、寬恕等超凡入聖的修持,藉由法律所建立的正當程序及權力制衡與權利保障,並透過第三者(法院)的仲裁,來尋求達到最大可能性的公平與正義的機會。也就是說,將自力救濟的復仇行為,化約為體制內的客觀審判及刑罰制裁與民事賠償,正是人類理性與文明的充分展現。
2.我們可否論斷他人生命的價值?你是否同意影片中主角所言:「罪大惡極者的命不值一文」?
<參考觀點>
「人生而平等」,個人生命的價值不應因身分、地位、金錢、財富、知識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別,每個人在法律上應享有相同的權利,得到相同的法律保障,這是現代法治理念所賴以維繫的「平等權」的重要概念。
因此,無論是道德上或情感上所認定的「壞人」,甚至是經由法院判決有罪確定的「受刑人」,他們的生命價值並不會因而減損或喪失。除了自己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自我評斷外,任何人都不可假借任何理由來論斷他人的生命價值。甚至運用國家公權力來剝奪人民的生命(例如死刑),其正當性都受到很大的質疑。
(二)社會
1.影片中四名少年間的友誼、四名警衛間的關係及神父有一位最親密的殺人犯好友,你認為『朋友』的定義是什麼?(影片中的參考對白:『律師問:你仍認為諾克斯是好人?警衛費格遜答:他是我朋友。』)
<參考觀點>
有人說「朋友」就是:在患難中,仍然陪在你身旁,無條件支持你的人。的確,患難真情、肝膽相照是千古傳頌、令人稱羨的真摯友誼。
面對朋友違背自己原則的邀約,是否能勇敢地拒絕、大聲地說「不」,正是對友誼的重大考驗。因此,講「義氣」並非不問是非對錯或是毫無保留地犧牲自己的原則;同樣的,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意義也不是盲目的逞血氣之勇,卻將美德、勇氣拋到九霄雲外。「狐群狗黨」、「狼狽為奸」不是真正恆久的朋友情誼,朋友間應保有理想,相互體諒、彼此共勉,一同追求成長與進步。
2.法律救濟與黑社會的運作模式(例如,動用私刑或自力救濟),何者較易實現你所相信的「正義」?為什麼?
<參考觀點>
「有權利,就有救濟」,當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應該有適當的方法予以彌補。基於承認人的主觀性及有限性,我們建立了客觀的仲裁機關(法院),同時發展出一套綿密複雜的訴訟程序,藉由證據的提出與論證,試圖「接近」事情的真相,並還給當事人應有的公道,以達到實現正義的目標。
縱然法律的運作可能會有瑕疵,但是,為了避免因「人治」而產生更大的禍害,現代法治理念依舊堅持:沒有人能高於法律或自外於法律。因此,尋求法律途徑的解決,表面上也許沒有實現立即而明顯的正義,但長期而言,卻是維繫人類社會及文明的重要力量。而動用私刑或自力救濟,雖然可以馬上獲得情感上的宣洩或利益的滿足,卻可能將人類推回強凌弱、眾暴寡、拳頭就是公理正義的野蠻社會。
七、相關法律名詞解釋:(本段由許仁豪檢察官撰寫)
(一)我國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對少年之處置。
少年事件依案件的輕重,在程序上分為「少年保護事件」及「少年刑事案件」。
當少年被懷疑涉有犯罪或有犯罪之虞而被移送、請求或報告時,都會先經過少年調查官的調查,法院會據此調查內容認定少年事件的性質,一旦被法院認為有下列二種情況:即「犯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及「事件繫屬前已滿十八歲」時,就會轉由一般檢察官再行偵查,以確定有無起訴之必要,此即「少年刑事案件」,這類案件除了基於保護少年而有一些特別規定外,仍應依一般刑事訴訟的原則進行。
至於其他一般的少年事件,本來就比較輕微,有必要對少年予以特別的保護,此即「少年保護事件」,其主要的處置為開始審理前的「責付並為輔導」、「收容於少年觀護所」及審理後的「保護處分」。保護處分包括:「訓誡」、「假日生活輔導」、「勞動服務」、「交付保護管束」、「交付安置於適當之福利或教養機構輔導」、「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等內容。
(二)少年矯正學校與一般的成人監獄有何不同?
少年感化院與監獄的不同,本質上因為監獄是實施刑罰的處所,而少年感化院則是實施保安處分(即感化教育)的處所,所以雖然都帶有限制自由的效果,但是,二者目的卻截然不同。
這主要是從「監獄行刑法」與「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的內容來看,一般監獄主要以監禁受刑人為目的,少年感化院卻不然,它設置的目的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矯正少年的不良習性。換言之,監獄原則上是不做矯正的(至於監獄行刑法裡的「教化」一節只是附帶的)。但是少年感化院裡,不論在硬體上及名稱上均為學校的形式,即便是少年與學校人員的關係,也是以師生關係為基礎來發展,這就是少年感化院與一般監獄的最大差別。
(三)在少年矯正學校若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依現行法規有何救濟管道?
在此特別指出的是體制內的救濟程序,即依據中華民國88年06月30日公布之「少年矯正學校學生申訴再申訴案件處理辦法」(詳參附件二),少年於受不當侵害或不服學校之懲罰或對其生活、管教之不當處置時,可以由本人或法定代理人,以言詞或書面向矯正學校之「申訴委員會」提出申訴(第四條第一項)。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打壓少年申訴案件,該處理辦法特別設計二個方法:一是少年不服申訴委員會的決定時,可以向「再申訴委員會」提出再申訴(第八條)。二是少年不得因其申訴或再申訴的行為,再受更不利之懲罰或處置(第十一條)。
(四)證據之證明力?
所謂「證據之證明力」,是指證據可以證明某項事實的效果,因此也有效果強弱之分。直接證據的效果最強,像是目擊證人、指紋、DNA等,間接證據的效果則較弱,通常必須藉由許多間接證據彼此間的關連性,然後才能推論出某一項犯罪事實,例如記載犯罪事實的日記、遺留現場的鞋子等。在刑事訴訟法,如果證據的證明力不明顯時(尤其是指間接證據),就會賦予法院自由裁量的空間,也就是通常所稱「自由心證」,不過雖名為自由心證,卻還是必須受到經驗法則、論理法則、證據法則等等的限制,而不是漫無範圍的隨意認定。
(五)偽證之法律責任?
偽證主要的法律責任是「偽證罪」,規定在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裡。之所以處罰偽證的理由,主要是因為證人在審判或偵查程序時,既然已經「具結」(即在筆錄上簽名表示自己所陳述的內容是真實的),就有真實陳述的義務,如果仍然故意違反自己的承諾,就應負刑事上的責任。至於民事上,如果因為證人的偽證,使得被告因此真的受到實際的損害,也可以權利受到侵害請求賠償損害。
八、值得玩味的對白
1. 因惡作劇而誤傷路人的薛克思害怕面對可能的懲罰,神父提醒他勇敢地接受法律的制裁:「你現在逃,終身都要逃(You run now, you will run till you die!)」;「逃避不會讓事情結束,人們不會忘記的,你必須要面對它。」
2. 犯了錯的薛克思進入法庭前與賣熱狗的小販相遇時的反省:「我們只想得到一頓免費的午餐,卻從沒把那個小販當做有血有肉的人來看待。」
3. 黑窩的人們對法院的看法:「法庭內只有法理無天理。」
4. 片尾:「當時看到前路閃閃生輝,我們還以為會永遠攜手同行。」
九、影片短評
一個紐約的貧困移民社區,四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一場小小的惡作劇,參雜著懊惱、悔恨、彌補、傷害的恩怨情仇。四個少年的故事說著,生命的轉戾點往往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件,念頭一閃,卻要付出一輩子慘痛的代價。從平淡的現實中所感受到的殘酷,才真的會令人背脊發麻。
本片主要分為三大段落。第一段描述四名少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及意外的發生;第二段主要著墨少年在男童院中所遭遇的非人待遇;最後則以槍殺警衛長及法庭審判做終結。
法治教育的盲點,在於面對冰冷的法條時,常常忽略了法律背後的精神。而當「威嚇」被形塑成法治教育的最大功能時,人性早就被遺忘了。因此,「多點人性,少點法律味」,是我們在經過激烈且矛盾的爭辯後,仍然選擇「豪情四兄弟」作為法治教育教材的主要原因。
「抉擇」與「負責」是本片很值得探討的重點。除了提醒青少年學生要用心的經營自己的每一步外,對於面對逆境時的心態及人生下一步的抉擇,都留有許多思考的空間。
本片似乎充滿了對於法律的負面評價。「法律」在劇中主角於男童院遭凌虐時,無力保護弱者;沉悶的審判過程不僅未見傳統英美法庭戲中精采的論辯攻防,反而將「法律」塑造成可被操控的報復工具。而劇情刻意地遊走在「復仇」與「正義」的灰色地帶,更是凸顯在現實社會中,法律的正當性及有限性之間的矛盾與無奈。
因此,從純粹學習法律知識的角度而言,本片毋寧是功能不彰的;但是藉由人性的刻化而激盪出對於生命的深沉思考,卻是頗為耐人尋味。
十、教學輔助工具
1. 錄音帶:(1)少年也,安啦!<侯孝賢>
(2)春風少年兄<林強>
(3)向前行<林強>
2. 書籍:《流氓教授》,林建隆著,2000年,台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附件下載
學習單
影片簡介
中文片名:豪情四兄弟
英文片名:Sleepers
導 演:巴瑞李文遜 (Barry Levinson)
演 員: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傑生派屈克(Jason Patric)、
凱文貝肯(Kevin Bacon)
片 長:140分鐘
出品年代:1996年
評 價:曾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劇情片原著音樂獎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