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政賢(政大教研所哲學組博士班研究生)
《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十五少年時
英文片名:Jack
導 演:李蘿思(Lee Rose)
演 員:安東葉爾欽(Anton Yelchin)、隆希爾佛(Ron Silver)、
史塔克錢寧(Stockard Channing)、溫蒂克魯森(Wendy Crewson)
出品年份:2003年、出品國家:美國
《劇情簡介》
Hallmark家庭電影頻道播出「Jack」(片名中譯:十五少年時),這一部有關青少年的成長劇,改編自同名小說。故事發生的年代是1982年,主角傑克(Jack)是一名15歲的高中生,他和其他同齡的青少年沒什麼兩樣,平常生活煩惱的不外乎學校、球賽、還有賀爾蒙挑動的種種情竇初開的瑣事。
不過,老天總愛開玩笑,剛剛遭遇父母離婚而亂了步調的生活,偏偏又選擇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刻,轉了個天大的彎兒。話說,傑克某天和老爸划船出遊,進行每週一次親子相處的所謂「品質時間」,當他們划行到杳無人煙的野溪河心時,他那離婚的老爸居然向他出櫃:「你知道,我的朋友包柏…,ㄛ,包柏和我是一對愛人,」話沒說完,亂了方寸的傑克,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事實,於是直接反應就是跳河。隨著這一跳,傑克週遭已經不怎麼平順的世界也隨之徹底翻覆河底。
《情境對話》:如果你扮演劇中不同的角色,你有何種感受?你會如何想?如何對話?為什麼?
全身溼透的Jack回到家中向母親抱怨:「媽,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們?他這樣傷害大家,你不覺得他好自私嗎?」已經知道前夫是同志的母親這樣回答:「他並沒有特別針對誰喔。他和大家一樣只想真實地做自己。不管他愛什麼,他還是你爸爸,還是同樣愛你,這是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改變的。」
「我還是覺得他很自私欸,要不然,他就應該為我們著想,忍耐犧牲一下,不要喜歡男人。」「這樣不就換成我們很自私?每個人都有權追求自己的興趣,如果我們只因為自己不贊同別人的特殊喜好,就強迫他們為了避免引起我們不舒服而放棄,這對他們是不是很殘忍,而且也不公平?」
「那他為什麼不偷偷喜歡就好,幹嘛要公開,惹得每個人都很難堪?他這樣做是不是故意要鬧得大家都不愉快啊?」「這麼說好啦,像你最喜歡打籃球了,每當你比賽打出精采好球的時候,你是不是很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喜悅呢?你覺得把自己的喜好,誠實告訴家人和朋友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嗎?為什麼換成爸爸喜歡男人的時候,你就不能體會他想和自己兒子分享這份喜悅的心情,反而希望他遮遮掩掩,不要讓大家知道?」…
關於父親理想形象的迷思
現代父親的迷思,談到稱職的好爸爸,總是很難逃脫傳統父親的角色定位,孩子的幸福是他們終身的天職,一個好爸爸必須把家庭和事業擺在第一位,任勞任怨、無私無我地全然奉獻。為了要成就這樣的父親形象,作父親的人就必須壓抑甚至犧牲個人的慾望與需要。在如此傳統包袱底下,心裡只愛男人的男同志也只好咬牙結婚生子,認命地默默肩負起傳宗接代的使命。
可是,不能夠愛其所愛的爸爸受制於社會傳統的現實要求,一再壓抑情慾的結果,表面上雖然為家庭盡心盡力,但是內心潛意識裡頭卻是千百個心不甘情不願,好爸爸的形象底下,不能有情緒的細縫裂痕不斷浮現,無預警地洩漏或爆發莫名其妙的不滿、抱怨。若有所失的負面情緒不斷掙扎、累積,如此苦悶的好爸爸就算不爆炸崩潰,也往往落落寡歡。孩子需要父母發自內心的關愛與尊重,不快樂、不敢愛、羞於認同自我本色的爸爸又怎麼能夠教養出既快樂、又懂得自愛愛人的孩子呢?
多彩性/別的父親形象:尊重多元人性的美好
這部電影讓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重新思考,好爸爸是否一定要自我犧牲、否定本身不符合傳統標準的自我本色,例如同性戀的性取向或是任何社會禁忌與歧視的本性。劇中的爸爸選擇勇於面對自我的需求,他向Jack出櫃所經歷的掙扎與付出努力,除了肯定生命不容缺憾的完整意義之外,很重要的是:「他告訴你,只是希望能夠分享他全部的生命」(母親對Jack的開導)。
不知情的孩子會拿習以為常的社會標準,直覺認為同志爸爸丟臉、令人倒胃、作嘔。他會覺得爸爸毀壞了一切,於是開始責怪,怨恨爸爸對自己不好。他也會把問題自己反射,怪自己不是個好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會問題:「他是Homo,我恨我恨我恨,Homo不會結婚、生小孩,他一直都是Homo嗎?如果他是Homo,那我是什麼?」他不想跟爸爸有任何關係:「我一輩子都不想再和他講話。」
問題癥結在於大家總是拿社會的刻板形樣或標準來衡量一切,而忘了任何關係的美好還有賴於個體自我肯定的差異價值。所以遇到親友不像樣的時候,就很難釋懷,甚至由愛轉恨。怎麼辦呢?媽媽告訴Jack:「你們是獨立的個體,你是你,他是他,你們會有許多的像與不像,不過這些都不應該會影響到你和他的父子關係,」人權教育的重點在此突顯而出:如何發自內心真正的愛與關懷,努力來認識、肯定、協助與欣賞多元社會當中的各種不同人性的美好。
溝通行動的電影教育美學
這部溫馨的家庭電視影片很適合闔家觀賞,全片俯拾皆是上述生活化而且極富教育意涵的精采對話,而且片中問題切入的主題、時機、溝通的方式、態度、乃至於當中尊重人性差異之美與多元倫理等觀點,在在都很值得關心青少年家庭教育、以及性別平等教育工作者從中省思與取法。
影片貼近青少年獨特感受力的視角,每每令人動容不已,從而感同身受地融入其中,彷如親臨其境而且同理地參與片中同志與其他家庭的種種生活煩惱、衝突與化解。我們看到青少年如何感受與面對人際之間難以理解的迷惑、衝突、僵局、對立、諒解與包容。觀賞之餘,也許可以反身省思一下,不同的人生角色扮演,如何能夠從猜疑、怨恨、不諒解,一路折衝、協調,找出平衡的坦途,用關愛相互理解、包容,走過家家有本難念經的故事之餘,也能夠學著自己與引導子女和學生來欣賞其中綻放出的不一樣的生命的另類真善美。
《參考資料》
1. 下列網址可以連結到Hallmark網站提供的《Jack》影片相關資訊,另外還附有線上的宣傳短片,有興趣可以上去看看,收看的時候,記得要先把音響打開。影片網址:
http://tw.hallmarkchannel.com/framework.jsp?LANG=DAM_LANGUAGE_83762&BODY=program.jsp&CONTENT=DAM_FAM_1227824
2. 原著小說資訊:書名《Jack》,原著作者A. M. Homes,出版商Demco Media,1990年九月出版(ISBN: 0606008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