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惠文(台北地方法院法官助理)
《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 愛情趴趴走
英文片名: Down With Love
導 演: 派頓瑞德
演 員: 芮妮齊薇格、伊旺麥奎格、莎拉寶森、大衛海德皮爾斯
片 長: 101 分鐘
出版時間: 2003 年
《劇情簡介》
在一個多數人認為女人應以家庭為重的年代,芭芭拉諾瓦克寫了一本顛覆父權思想的書「拒絕愛情」(電影譯作愛情趴趴走),他的編輯薇琪席勒(一位夢想進入家庭的強悍職業婦女)為他找來有名的花花公子記者凱契布洛克作專訪,凱契布洛克認為芭芭拉所寫是無稽之談,因而對專訪連續爽約,也引發了芭芭拉的不滿。而在對於女性不友善的職場上,芭芭拉與其編輯並沒有因為一開始的挫折而放棄希望,他們奮力突破重圍,終於使書籍大賣,也引起了女性自主的炫風。沒想到在書籍暢銷後,男性無法接受女性變得獨立自主,引起了另一場男人與女人間的不諒解,另一方面凱契卻因芭芭拉指其為花花公子之首而聲名狼藉,凱契為報一箭之仇,喬裝成 NASA 的太空人接近芭芭拉,欲使其陷入情網而不得不承認女人仍需要愛情及回歸家庭,在一番爾虞我詐之後,芭芭拉與凱契皆發現他們原先所想的目的與實際上所感受的情感實有差別,芭芭拉因為太過強調女性自主,反而不敢面對真實的情感,而凱契則因無法抹滅傳統男人的想法而失去愛情,在調整彼此的想法、修正彼此的觀念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男人與女人差異上的平衡點,互相尊重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觀片心得》
「愛情趴趴走」這部片是一部以誇張手法向六零年代華麗電影風格致敬的影片,有許多令人目不暇給的場景以及另人拍案叫絕的對白與雙關語,雖然是以愛情為主題,但是對於男人與女人於職場上之不平等,以及男人與女人在傳統上之認知有許多幽默與生動的描寫。男女主角及男女配角正好是兩組相當有趣的組合,男主角代表著傳統男性,女主角代表著突破傳統的女性;而男女配角的性格更值得玩味,女配角的內心仍具傳統女性觀念,但外在表現卻又是獨立強悍擁有自己事業的女性,男配角的外在具備傳統上所認為擁有成功事業的男性,但內心卻沒有男人的傳統想法。
電影一開始即以一個通常被認為是女性的顏色-粉紅色-為開場,女主角以一席粉紅色的套裝獨身來到商機蓬勃的紐約,此時女主角仍然是一般人認為女性應有的甜美形象,連書的封面都是以粉紅色包裝,因而出版社的其他男性編輯稱女主角所寫的作品為「一本小書」,直接否定該書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而女主角的編輯雖是一位剽悍的女性,但當其他男編輯理所當然的要求其服務時(泡咖啡),他雖然不滿卻也不敢不從,這些都是對於男女擅長事物存有既存偏見的結果,也是男女走上不平等的起源。這樣的偏見時常可見,例如認為女性不適合為主管,倘女性為高階主管則會被當作是一種特殊現象報導,國內明顯的例子有殷琪、陳敏熏等,或如國外前惠普總裁 費奧莉娜 ;或認為某些工作只能由女性擔任(通常被認為是瑣事),如家事等。男性和女性雖然在生理上確實有差異,但會否因為這些差異而導致差別則有疑問,許多被認為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地方,往往是從小的教育環境教導男性應有制式男性的形象,而女性亦須有女性制式的形象,以致於以性別來區分應做或可做之事,而非以人或能力來區分,而因為區分標準的不客觀,使的受到傳統觀念壓抑的人(不論男女)越可感受到以性別區分的不公平。
因而在這個女性進入職場已被認為是屬於常態的社會,卻仍有因傳統上對於女性的認知及偏見而使女性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情況發生,所以男女平等一直是女權運動的目標,而談到男女平等,大多數人會以提昇女性地位為談論主軸,主要係認為女性在父權社會屈居於劣勢,屬於弱勢的一群,但是男性與女性皆是所謂的「人」,在探討男女平等時或許應回歸以對待「人」的角度為方向,才不會矯枉過正。就如影片中當女性體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雖然讓女性從既有觀念的桎梏中掙脫,卻也因為急著想與男性一樣,不管事務之本質都想與男性競爭,只求做與男性相同的事物,因此影片中呈現出由父親煮飯照顧小孩、女性和男性交換工作內容,雖然係以搞笑的方式呈現,但是筆者心中卻沒有因此特別為女性感到高興。常有人用「男女間的戰爭」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提昇女性地位的過程,使的爭取兩性平等形同權利掌控權的爭奪,如此反而令人有種太過火的感覺。其實若以一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些電影橋段,應該不會覺得反差那麼大,但或許我們心中多少留有一點既有的觀念,以致這些橋段好似讓女性終於獲得平反,甚至凌駕於男性,然而這些若以對「人」的角度來看,不論男女性從事什麼行業、做什麼樣的選擇,應該是稀鬆平常且沒有所謂地位提昇或地位低落的感覺出現,本來人就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扮演各種角色,而我們只是因為自己的性別而限制了自己的能力,因而只認為自己可以扮演特定的角色(不分男女皆同),所以本片的女配角(女編輯薇琪席勒)才會說出:「原本以為女性不適合職場生涯,原來是這樣的職場不適合女性。」的話。
電影中還有另一個轉折值得注意,一方面男性在父權領域中是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往往無法接受女性從「人」的角度觀看其實與男性並無差別的事實,因為無法接受既有的觀念被打破後的不習慣,總認為女性越獨立自主對男性的權威就越是一種挑戰,將這樣的挑戰視為一種攻城掠地,因而影片中出版社老闆在書籍大賣時,仍讚揚女主角與女配角為出版事業的利潤所做的貢獻,因該書的影響力尚未侵犯男性權威的核心領域,一但觸及核心只好做出防禦手段,就是開除女編輯。再如男主角所有的爾虞我詐,都只為一個目的,就是重新確立男性的地位,但是他們都忘記了女性自主意識的提昇並非是一種挑戰,只能說是終於漸漸了解身為一個「人」的價值。因此出版社老闆即便開除了女編輯,也無法阻止女性意識的抬頭;而男主角以愛情為手段,卻忘記愛的本質是彼此尊重,不是主觀的認為只有自己方式才是愛,因此當他向女主角求婚卻仍希望女主角乖乖的作一個家庭主婦時,他仍舊無法跳脫傳統的想法,反而讓女主角選擇離開。男配角在男主角因為失去愛情而消沉時,曾說女人都是學男主角的行為模式才會讓男性現在顯得毫無尊嚴,這句話不但一棒打醒了男主角,也突顯出認為女性無法與男性一樣的觀念是何等的荒謬,片中男主角也因此才能放下傳統的包袱,站在與女主角相同的高度去正視愛的本質。
「人」既然是人權保障的客體,因此應以「人」為考量基準,無論對種族、階級、宗教甚而男女,都應將人視為一個「人」對待,才能真正的保障人權,不論片中角色的想法如何轉變,其實最終都是導向有沒有看待對方為「人」,如果能以人為出發點,就不會有既存的偏見,因為彼此都是立在「人」這個平等的地位上,也就不會產生追求男女平等這樣的標的。本片的結尾,男女主角合寫了一本書,宣告男性與女性大和解,藉由「愛」這個東西去除彼此的偏見,也放下彼此的驕傲,真正以對等的心情面對對方,其實說和解,倒不如說是對生為人的價值的肯定,肯定對方為「人」,並敬重之,自然而然就不會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因此不論憲法上如何規定、大法官如何解釋,倘若無法以人的角度去看別人,就永遠都無法有真正的平等,這是筆者看完這部片後對於男女平等這個議題的感想,想追求男女平等,除了需要破除舊有的觀念,也需要重新學習尊重彼此,這部片在充滿娛樂效果的對白、音樂、場景之下其實也提供了許多思考的點,只要用心,應該可以感受到導演在戲謔之餘的人文精神。另外,這部片的對白相當多,說話速度也相當快,除了肢體動作及表情的表演外,語言是這部影片的精華,如果想體會更多電影裡傳達的訊息,請仔細及專心觀看並聆聽本片,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樂趣與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