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政賢
《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壞教育
英文片名:Bad Education/La Mala Educacion
導 演:佩德羅 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演 員:蓋爾‧加西亞‧貝納爾(Gael Garcia Bernal)
費雷‧馬丁內茲(Fele Martinez)
加維爾‧卡馬拉(Javier Camara)
法蘭西斯科‧拜奧拉(Francisco Boira)
阿爾伯特‧費雷羅(Alberto Ferreiro)
片 長:105分鐘
出品年代:2004年
《影片評論》
國際大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新作品:《壞教育》(La mala educacion),是一部具有相當豐富生命與情意教育意涵的電影。本片榮獲今年57屆坎城影展開幕片殊榮(2004/5/12)。主要故事是關於兩個少年與一位神職教師60年代在教會住宿學校的教育、成長與扭曲經歷,並跨越了70、80年代這三者之間愛恨情仇等後續故事。在片子當中,我們看著少年們如何在壞教育的經歷之中(極權管教、教會教條、體罰、性虐待、屈辱、歧視、恐懼等等),找尋對於人性、電影、生活的愛與尊重。
阿莫多瓦在拍片日記中提到:拍攝電影或創作任何藝術作品,就好像進入自己家裡一樣。裡頭開始有各種生命的故事情節、光影、聲響,像微風一樣飄了進來,多層次的生命長河穿梭在演員、觀眾、創作者之間,串聯起現實自我與諸多自我虛擬真實面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吹開悲歡大千世界之中生命肌理的紋路與反影,讓我們看見生命底層,慘遭現實壓迫而幽微不顯的人性光輝:即便遭受各種慘不忍賭的羞辱與悲涼,壓不扁的人性尊嚴與生之喜樂依舊發光發亮!
阿莫多瓦的看家本領就是在看似通俗劇的題材當中,以極端俗辣而不假修飾的手法,毫無羞色地鋪陳出不與世俗同調的生命之歌。人物、劇情總是超級誇張,卻又真情飽滿。超敏銳的感官知性,逼視多元面貌接應不暇的俗世繪面貌。對於上流社會、中產階級、宗教、道德、價值,不留顏面,盡情嘲諷。不講究文雅與高尚的深度,卻每每能在唱反調的劇情之中,放空俗世價值,盡情穿透刻板印象,直抵各種被社會排擠為異端、變態、卑微的人性百態。娓娓道來無數不為社會正視的猥褻或沉淪細節,重新發掘其中可愛又可敬的生命黑暗之光。而這也正是人們推崇阿莫多瓦電影「肯定普世人性光輝」的精神所在。
從人權教育觀點來看,沒有所謂的壞學生,只有被不尊重人性差異的教育給教壞了的無辜學生。這種不適性的教育就是所謂的「壞教育」。
教育是以善變之術循循善誘,使人得以自在自如地變善的成人之美。以此觀之,好教育必然是以愛與尊重來協助孩子們相親相愛,成就彼此個別差異之美。師長們應該有一顆細密的心思,敏於感受孩子們的個別差異與另類需求。並且還要有極大的耐心,能夠讓孩子們無憂無慮地享受充足而快樂的學習機會,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以信賴、鼓勵來協助並欣賞每個學生的適性發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一視同仁,不因孩子個人出身背景或特質而享有特權或遭受歧視。兒童是全世界未來的主人翁,成人不應拿既有的價值標準來判斷或框架、侷限孩子們的發展潛能。所有孩子都有權利快樂而有自信地依照個別特性,追求相互肯定並且對世界有所貢獻的多元成就之美,各自發展出自我實踐的能力與態度,以玆順利追求不一樣的美好。劇中主角性別跨越的需求與表現,學校藩籬之外村民人情之美的觀察與參與,以及戲院銀幕上下生命體驗的交流、感動與激盪,這些都是好教育的養分所在,使學生得以自信、自愛,欣賞自我成就,同時也尊重、包容與欣賞他人的另類成就之美。
相對地,壞教育的原因也很多,不過並非學生資質愚鈍、本性頑劣,或是老師教學無方、疏於嚴加管教。壞教育往往是因為大人們死守教條規範,不知變通,把達不到好學生僵化標準的另類潛能孩子,全部給貼上失敗的標籤,甚或直接就冠上了壞學生的污名。
在太多的例子當中,家長或老師一味擔心孩子跟不上社會認可的標準,甚至有意無意傳送「你不如人,你是壞小孩,沒人愛」等等貶抑的訊息。天真幼稚的孩子們其實各有各的特色,狀況特殊或另類的孩子尤其需要大人一視同仁,弭除各式的特權或歧視,適性適情地設法來呵護著她們發展出自我的美好潛能。但是,壞教育往往不知尊重與愛護個別差異之美,反倒複製社會刻板印象與價值位階,強化特權與歧視。
在如此惡質環境之中,孩子們長期耳濡目染下來,就會跟著拿大人的判斷標準來區分尊卑美醜,失去了原本相親相愛的赤子之情,反而嘲笑、排擠另類或弱勢的孩子。跟不上社會標準的孩子,結果就是無人疼愛、自信全無,於是開始懷疑並且自責:「都是因為自己有問題,所以才得不到大人的歡心,同伴們也都不喜歡和自己做朋友。」
原本應該是快樂學習天堂的學校卻變成了暗無天日的地獄,對於幼小無辜的孩子們而言,僅僅由於他們出身背景或個人特質的不合常態標準,就必須背負這種自我投射壞小孩的心理歸因,這樣的負擔真的是太沉重了!在這種充滿歧視與敵意的教育環境當中,孩子們如何還有可能有希望,又如何可能快快樂樂地長大呢?
從生命與情意教育觀點來看,阿莫多瓦嬉而不謔的敏銳觸角,恰恰是苦難詮釋學的最佳展現,其中透露不少值得所有為人師長者可以思索與學習之處,展示如何放開自以為是的道德價值判斷,以更寬廣的世界觀或視域,來感受、詮釋、包容與欣賞孩子們個別差異(不為社會所認可或讚許)的表現、需求、慾望。另外,行雲流水的影片進展,鋪陳出充滿包容卑微人性的人道關懷,從中提供了阿莫多瓦嬉最為人稱道的獨到視角,各位為人師長者不妨透過其中發人深省的洞視,讓自己得以隨著劇中人物的悲喜感動,深入體驗到導致這些苦樂情事的人世不公與不義,不論苦悶難堪或喜樂狂歡,其中都存在著可以讓世人普遍認同與感動的吉光片影。在壞教育的黑暗之中,透過愛與希望,生命之光終究得以像水晶一樣璀璨、閃閃動人。
《參考資料》
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壞教育(La mala educacion)英文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http://www.clubcultura.com/clubcine/clubcineastas/almodovar/malaeducacion/index_eng.html
阿莫多瓦壞教育拍片日記 (2003/08/29)。"Diary of Filming", Pedro Almodovar - Pagina oficial - La mala educacion。 網址:
http://www.clubcultura.com/clubcine/clubcineastas/almodovar/malaeducacion/eng_diario.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