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育蒼(師大公領所)
電影「死亡筆記本」(death note)改編自同名的日本漫畫,內容描述一個法律系大學生「夜神月」,在無意間拾起一本可隨意決定人類死亡時間和方式的筆記本後,便自稱為「奇拉」(キラ,kira),並以「死亡筆記本」「懲死」犯罪者,實踐其心中的「正義」和創造「和平社會」的理想。而相對者「L」則是一個與「奇拉」對抗的少年偵探,努力找出「奇拉」,並希望以法律的方式對「奇拉」處以「死刑」。
片中描述的大學生「夜神月」對法律和公權力展現了強烈不信任,認為可以懲死犯罪者的自己,才是實踐正義的神。今日的某些社會,仍然存在以死做為必要懲罪工具的想法-死刑,筆者認為「夜神月」的角色其實是代表人類以死做為懲罰犯罪者的最極端展現。
「死」是懲罰犯罪的最強烈手段,也是以「永遠結束」的恐懼做為預防、威嚇犯罪的手段。然而,正因「死」代表著「結束」、「不可回復」,這也讓我們需再慎重思考,「死」做為懲罪工具的恰當與否。在電影中,主角「夜神月」以死懲罰犯罪者所受到質疑為-
以殺人懲罰殺人者,不也是殺人?
罪不至死者,何以以死懲之?
以死懲罪,是為實踐正義還是個人欲望?
這些也恰好是對「死刑」做為懲罪工具的質疑-以殺人為刑逃脫不了殺人的行為本質、什麼樣的「罪行」才應該以「死」這種不可回復的方式「處理」、以死懲罪,實現的是正義還是滿足了人類控制生死、報復他者的欲望,亦或說是「需求」。
「死亡筆記本」描述的是人類以死做為懲罰犯罪者的想法與行為,因此「死亡筆記本」這一系列的電影、漫畫及動畫恰可做為反思、檢討以死做為法律刑罰的素材。但另一方面,流行於青少年之間的「死亡筆記本」系列,卻不免讓人有所顧慮、擔心。筆者觀看許多綱站上的相關討論,雖有一些富有反思性的言論,亦也充斥著許多對「死亡筆記本」的過分遐想、憧憬與崇拜;這些潛藏危機再次提醒我們去必須去了解青少年間流行些什麼?當然,關注後的行動不代表強制性禁止或一味地批評、否定青少年的流行文化,若以此做為有意義、有價值,甚至是比教科書更有效的教育素材,那就更棒了!
(筆者列舉以下相關綱站和討論區提供參考)
死亡筆記本官方綱站http://wwws.warnerbros.co.jp/deathnote
遊戲基地死亡筆記討論板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forum_index.html?no=50031
台灣論壇死亡筆記本板http://www.twbbs.net.tw/forum.php?forumId=393
死亡筆記本台灣部落格集合http://blog.yam.com/event/200607/deathnote2006/index.php
(注:在此文,筆者以「懲」死、「懲」罪的字眼,來表示「報復」之意,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