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鼎棫(東吳大學法律系講師)
小偉:各位午安,感謝大家在暑假期間還回學校開會,請各位提出本週想討論的法律主題。
玲玲:最近是不是有一則廣告,因為影射過往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事件和人物而「下架」呀?
小偉:聽你一說,好像是全○超市的中元普渡廣告,對吧?
玲玲:沒有錯!
小偉:但是這則廣告是因為跟政治有關才下架,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法律主題有什麼關係?
玲玲:小偉,你忘記啦?五月底成立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就跟這個事件有關。我們可以談談轉型正義的概念,還有政府的一些作為呀!
問題探討
什麼是轉型正義,我國政府對此有哪些努力?
討論結果
轉型正義,就是弭平過往的威權痕跡,消除現存的集體傷害,修復該有的社會秩序,建立正常的國家。
社會秩序必須建立在健全的法制上。如此一來,除了能圓滿化解私人之間的糾紛,國家行事也能有所分寸,不會因為一己好惡,恣意給予差別待遇,或發動超過人民所能忍受的暴力。法制能防止他人或國家對自身的侵害,人民才能隨心所欲追求個人想要的幸福。
玲玲提到廣告中的主角,與白色恐怖時期一位受害者身分資料雷同,因而引發民眾討論並尋找真相。不過尋找真相只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如果僅反覆述說歷史上的罪惡,對社會沒有幫助,反而會撕裂人民的情感。
我國在去年十二月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今年五月成立委員會,期望委員規畫並開放政治檔案,平復過往不法。委員會還須在兩年內提出調查報告,如果有人想規避、拒絕或妨礙調查,最高可處五十萬元罰鍰。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些新興民主國家為了選舉,藉轉型正義打擊過往與獨裁政權相關的政黨或政治人物,讓轉型正義淪為鬥爭工具。所以法律特別規定,未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決策,都要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廣邀各界參與,共同面對罪責與傷痛,並獨立行使職權,逐步落實「還原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的法定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