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佩珊(律師)
公民老師今天在課堂上,播放一支外國影片讓學生觀看,影片內容是透過蛋糕內含的顏色,來代表媽媽肚子裡即將出生小孩的性別。當蛋糕是粉紅色時,表示媽媽肚子裡是女生,藍色就表示是男生。每個切開蛋糕看到顏色的哥哥、姐姐,都有不同的情緒表現,當蛋糕是自己期待的顏色就會很開心,不是自己期待的顏色就會傷心、沮喪。
這支影片讓全班學生笑聲連連,想必有的學生也有同樣經歷。老師趁這個時候問大家,這支影片除了好笑之外,還觀察到什麼呢?
有法可循
粉紅色、藍色只是色彩表現的形式,為什麼影片中的孩子看到顏色就會有不同反應?為什麼會直覺認為粉紅色代表女生,藍色是男生?
女生不能喜歡藍色,男生就不能喜歡粉紅色嗎?當你覺得什麼顏色就代表什麼性別時,表示已對性別有了刻板印象。這樣的印象到底是家長、老師還是媒體告訴你的?
「其實性別無所不在,只是你不一定看得見。」這是臺大教授畢恆達在《空間就是性別》一書中提出的概念,裡面說到判定性別刻板印象的幾種方式,其中一項就是對顏色的看法;此外,還可以透過取名字、男女生的肢體展現等面向來觀察。
今天講述性別平等教育,並不是要造成男生與女生之間的對立或衝突,而是希望讀者能培養覺察的能力,因為當你有這個能力,才有辦法回溯、檢討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觀念,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性別平等不能光靠女生出力,男生也要挺身而出。從今天開始觀察生活周遭,不同性別在任何狀況下會如何表現?只要願意改變,就是朝性別平等跨出一大步。
你該知道
文/李嘉文(宜蘭縣頭城家商輔導主任)
當我們遇到一個人,最先做出區分的就是性別,甚至連一個人還沒出生,大家最想知道的也是性別。性別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呼吸一樣,由於太過熟悉,以致於不容易看到性別對我們的影響。
和諧的世界本應多元共存,性別平權運動就是希望打破兩性間的框架,且不是爭取女權就要壓抑男性,造成對立。真正的平權,是希望性別彼此支持,爭取平等權利,讓身邊的人都可以自在的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