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瑩真(律師)
佳誠長期在學校飽受建豪的欺負與嘲笑,建豪有時還會聯合其他同學對佳誠惡作劇,讓佳誠不堪其擾。學校師長發現這件事後,校長找來兩人及雙方父母一起來處理。
校長先請佳誠述說他所遭遇的經歷。佳誠坦言建豪的行為讓他感到害怕、恐懼,不但厭惡上學,更對自己失去信心。說著說著,佳誠忍不住哭出來。
直到這時,建豪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佳誠造成這麼大的傷害,覺得非常羞愧。除了誠心誠意向佳城道歉之外,也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情彌補過錯。
佳誠感受到建豪的悔意與誠意之後,只希望以後建豪不要再欺負自己,也不可以欺負別人。建豪開始懂得互相尊重與以同理心待人,再也不霸凌同學了。
有法可循
傳統的應報式正義,注重犯罪或犯錯的內容,並強調對於加害人的懲罰,用以嚇阻加害人或他人再犯,卻往往產生一些難以矯治的現象,例如加害人得到社會普遍汙名化的待遇,並面臨一次比一次更嚴厲的刑罰。這些現象都造成加害人難以回歸社會,導致再度犯罪,形成惡性循環。
在此情況下,修復式正義應運而生。修復式正義不再著重在加害人所犯的過錯與懲罰,而是注重犯罪行為所破壞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加害人與被害人共同努力,彌補遭受破壞的關係。
透過加害人與被害人溝通對話的方式,讓加害人感受到對被害人所造成的傷害,引發加害人的理解與悔過,主動向被害者道歉,並且願意承擔相關責任。
修復式正義雖與傳統應報式正義的處理面向有所不同,但也許更可以達到犯罪矯治的結果,也更可以修復被害人的傷痛。
你該知道
文/張琦芳(新北市樟樹國中輔導教師)
你被人欺負過嗎?你覺得單純的懲罰對方,與讓對方因了解而痛改前非,這兩者之間對你而言的差別是什麼?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清楚如何與他人互動比較適當,也因為不清楚欺負的方式對人的傷害有多大,即使被慎重的懲罰了,還是無法「將心比心」的好好悔過與不再犯。
為了避免加害者持續創造出更多的受害者,被霸凌時,我們要好好向對方說明清楚,或找師長相關資源來協助,讓加害者有真正自新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