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瑩真(律師)
宜青的父母原本要對柏予提出刑事告訴,在校方建議下使用「修復式正義」。
這個方案就是讓柏予和宜青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面對面的談話,讓柏予說出他為什麼要霸凌宜青,還有霸凌宜青之後的感覺。宜青也能講出自己受到霸凌的感受,以及對柏予的看法等。
透過對話,柏予了解宜青被霸凌的痛苦,並承認自己只是因為好玩才惡作劇,沒想到會對宜青造成那麼大的影響。而宜青也在柏予承認錯誤之後,願意給柏予改過的機會。
有法可循
傳統的司法處置刑事犯罪的方式,大多基於應報主義與處罰犯罪的概念。
雖然讓加害人受到懲罰,但對被害人與家屬的傷痛卻於事無補,更無法被加害人看見、理解,進而彌補被害人所受的傷害。
為了讓加害人認識他造成的傷害,讓他有對加害人道歉或彌補的機會,在紐西蘭、加拿大等地開始仿效當地原住民習俗,採「修復式正義」,透過有尊嚴的對話、寬恕、責任、道歉與修補等措施,來癒合犯罪所造成的傷害,更彌補社會上的裂痕。
修復式正義已引進臺灣,並且運用在校園霸凌防治領域,成為處罰、管教、輔導等方式以外的另一種選擇。透過修復式正義,我們可以更著重使加害人認識其所造成的傷害,對受害人處境的理解,並以確切有效的彌補方式,修復其與被害人間的關係,並預防未來更進一步傷害的發生。
你該知道
文/張琦芳(新北市樟樹國中輔導教師)
你有過莫名其妙被人排斥或是欺負的經驗嗎?如果有機會讓對方說清楚為什麼如此對待你,也讓你有機會說明對方這些行為對你造成的影響,你覺得與直接處罰相比,何者更佳?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因為彼此的地雷與界線不同而產生摩擦,當摩擦沒有機會說清楚時,裂痕便有可能因為彼此的負面互動日益嚴重。與其消極的用處罰來禁止顯性傷害的發生,不如透過溝通與對話,將心比心的聽到對方的聲音。那麼獲益的不僅是衝突的雙方,也包含了未來他們可能遇見的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