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琮勛(律師)
「林阿香,你那天怎麼沒來聚會,這是照片呵!」「林阿香,這是您的本月電話費帳單,請按下列網址查詢……」「林阿香小姐,您的包裹已送達,請點選此網址觀看訂單資料。」「阿香,我找到多年前我們的合照,好懷念呵!傳給你看。」
阿香每天的簡訊、電子郵件都會收到像這樣的訊息,讓她不堪其擾,封鎖刪除都沒用,只好求助「電腦達人」阿強。
阿強聽了阿香的抱怨後笑著問她:「你是不是逛網拍、買東西或是做網路問卷都填真的個人資料?」
阿香說:「不然填假的嗎?東西沒送到怎麼辦?」阿強嘆了口氣:「必填的欄位要填,選填欄位就別填哪!提供資料前想一下,你拿個資換到的值不值得,有沒有必要提供你真實的個資呢?萬一牽涉到錢時,更要特別小心。像你這樣到處逛,到處留個資,很容易被詐騙者找上。」阿香點頭說:「下次我會小心。」
有法可循
很多人忽略了保護個人資料的重要性,但在網路時代,隱藏個資,就好像把自己家的門窗關起來不讓小偷進來一樣重要。
亂留個資,就好比打開大門讓人進來隨便搬東西,就算是提高警覺或家無財物而沒有損失,但家裡常有陌生人來來去去,就夠令人煩心了。
除了針對詐騙者進行告發,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反制外,例如本案阿香的個人資料可能是從電信業者、網拍等非公務機關泄露出去的,除了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第十條規定求償外,在個資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非公務機關違反本法規定,致個人資料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事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無故意或過失者,不在此限。」阿香可向外泄個資的機構提告。
而於提告前的蒐集證據,除了自己被詐騙的相關資料外,也可以向司法單位或消基會、消保官求助蒐集是否有犯罪證據,同時看看是否還有在相同地方購物的消費者也遇到個資外泄問題。
如果同一個機構發生多起個資外泄的受害案例,則要證明此機構外泄個資甚至有犯罪行為時會更容易。
你該知道
文/簡里娟(高雄市正興國中輔導教師)
網路的便捷早已打破時空距離,並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聯繫管道,許多人常在臉書等公開社群中暴露個人資料,雖然能達到即時分享心情與交流資訊的目的,但潛藏的風險不可不留意,必須提防有心人士的竊取。
此外,要避免過度依賴資訊產品,應從真實生活中體會人際互動,生活才會多彩多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