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佩珊(律師)
紅極一時的開心農場最大的特色就是「偷菜」,年僅十二歲的小玫常聽同學在討論。為了不讓自己落伍,小玫用假年齡申請了帳號當線上農夫。沒想到一玩就欲罷不能,小玫不僅開始沒日沒夜的關心收成的時間,更不時跟班上同學炫耀偷了多少東西,同學都很不喜歡她這種炫耀的舉動。
「偷菜」原本是開心農場遊戲的設定,網路上還盛傳〈偷菜歌〉,歌詞中有一句「都說群內好友無怨尤」,但班上同學因為不滿小玫偷太多菜,紛紛叫其他同學疏遠小玫,甚至有同學告訴小玫,如果她敢繼續偷菜就要提告。小玫很困惑,難道網路上的偷菜行為,會觸犯現實世界中的竊盜罪嗎?
有法可循
良善的遊戲設計有寓教於樂的功用,但不良的遊戲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為劇烈。現今網路線上遊戲普及,為了避免未成年人在道德基礎未建立的情況下受到負面影響,政府特別訂定「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將遊戲軟體分為限制級、輔15級、輔12級、保護級跟普通級等五個等級。
開心農場的「偷菜」行為,很容易讓人連結到刑法竊盜罪,應屬輔15級的範圍,也就是說十五歲以上的人才能玩,因此對小玫來說確實不妥。
另外,任何人都知道「偷」是一種犯罪行為,但「偷菜」在開心農場中是遊戲設計,玩家「偷菜」是否構成犯罪,要檢視竊盜罪的構成要件。
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的重點在「竊取他人動產者」,由於被偷的是開心農場裡面的「菜」,非實體的動產,當然不會構成竊盜罪。也就是小玫不會因為偷同學的「菜」而構成竊盜罪。
為了遊戲造成同學間的不愉快,顯然是小玫玩遊戲時沒想到的。
你該知道
文/張甯(花蓮縣海星高中輔導教師)
我們的行為無論是在網路上或實際生活上,都代表是「真實發生」的行為,都應該用負責任的態度來看待。
網路上的東西雖然是虛擬的,但因為有實際的價值(例如偷了東西獲得遊戲的成就),也就是這個價值吸引我們去做。做事必須考量後果,在本文案例中,雖然網路遊戲中的「偷」不構成實際犯罪行為,但在真實生活裡會讓人有不好的聯想與感受,很容易造成別人心裡不舒服。
預防方法除了從是否會違反法律的犯罪行為來衡量外,用「將心比心」的同理心設想別人的感受,才是更重要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