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教育季刊】走出陽剛國家籠罩下的民主陰影:《「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的威權象徵反思與實踐
2023-11-02
期刊名:【性別平等教育季刊】走出陽剛國家籠罩下的民主陰影:《「中正紀念堂」歷史小旅行》的威權象徵反思與實踐 |
卷數:101期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作者:林瓊華 |
出版者:教育部 |
I S S N:15629716 |
中文摘要:在討論「中正紀念堂」與威權政治的關係之前,我們有必要還本溯源地對「威權」或「威 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在定義上予以說明,以方便本文後續進一步的相關討論。 根據政治學的解釋,威權是指一種意識形態或政治體制,該政體由一個小型團隊 (單一政 黨、一位獨裁者或軍隊)進行領導,使人民的參與降到最低,並限制個人思想、行為自由,將 國家權力集中於單一團體或領導者。 如果從上述釋義而言,則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自戰後 1949 年 5 月 19 日頒布戒嚴令開始, 持續了 38 年又 56 天的戒嚴期,復至 1991 年 5 月 1 日才宣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臺灣由國民黨所統治的政體,且以蔣中正持續五任(1948-1975)長達 27 年的總統任期,無疑 充分符合「威權國家」的定義。落成於 1980 年的「中正紀念堂」,正是在中華民國的威權體制中誕生的。這座位居臺北 蛋黃區、佔地廣達 25 公頃,是為了紀念一位在臺灣從未具真正民意基礎的統治者,所量身訂 造的建築空間;甚至,其建築形式的決議與確認,也是百分百符合威權的模式:原來競圖規則 公告限定須有「現代精神」,最後所有符合競圖參賽規則的作品皆不了了之,而由蔣宋美齡一 人作決,以中國傳統風格(仿南京中山陵)設計提案的建築師楊卓成的作品獲選。 |
英文摘要: |
年份: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