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月刊】大規模失業、機器人的人權、不受控的武器?從AI科技的倫理議題和規範,探求一個值得信賴的AI社會
2022-04-27
期刊名:【科學月刊】大規模失業、機器人的人權、不受控的武器?從AI科技的倫理議題和規範,探求一個值得信賴的AI社會 |
卷數:53卷1期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作者:陳儀珈 |
出版者:科學月刊雜誌社 |
I S S N:0250-331X |
中文摘要:全球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科技風起雲湧,而臺灣自政府宣示2017年為「臺灣AI元年」後,隨即開啟了一連串的AI行動計畫與科研戰略,產官學研一同聯手,全面啟動產業AI化。 然而,隨著AI科技日新月異,在如此快速的步調之下,人們對於AI背後的風險、道德爭議的了解足夠嗎?數十年後,是否真的會發展出超乎人類智力所能理解的世界,造就一個科技顛覆人類文明的全新未來,走入「科技奇異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呢? 為了探討人類與AI之間的關係和未來,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李思賢、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劉湘瑤,以及華語文教學系副教授張瓅勻等人組成了「AI與倫理研究小組」,嘗試以人文的角度拆解科技的人性化,看見AI科技背後應考量的倫理議題,並尋找能夠作為我國制定AI倫理相關準則的參考依據。 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 在AI的領域中,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的定義為「可以完成人類所有認知任務,具有感知和自我意識」的AI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強AI」。雖然大部分AI專家都認為,通用人工智能只是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虛假神話,具有自我意識的AI並不會出現在現實世界中,但事實上,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想像──讓機器人做出類似人類的智慧型行為──卻一直都是AI科技發展的願景。現實生活中,有無數的AI團隊努力設計具有如「理性」、「創造力」等特徵的機器。 研究小組的分析結果也顯示,「若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真的實現,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是許多哲學文獻在討論AI倫理議題所採用的基本假定。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文獻也都是在通用人工智能成功實現的前提下,討論相應的倫理議題。 |
英文摘要: |
年份: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