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從動物保護檢查員眼光探討臺灣犬貓相關社會問題—人與犬貓的權益衝突
2020-06-30
論文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從動物保護檢查員眼光探討臺灣犬貓相關社會問題—人與犬貓的權益衝突 |
作者:郭人毓:Jen-yu Kuo |
出版年:2020年 |
學位類別:碩士 |
摘要: 臺灣國民所飼養的動物中,以犬貓數量最多。然而,犬貓相關問題頻傳,民眾基於不同的觀點,對犬貓管理方式爭論不休。是什麼原因讓人與犬貓的衝突無法緩解,而民眾管理犬貓的方式又受什麼原因與觀念影響?本研究目的欲透過訪問動保員以了解臺灣犬貓相關社會問題。研究者於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訪談全省各縣市動保員,每縣市1-4位,共40位。以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錄音並完成逐字稿,再以重要句編碼分析訪談資料,訪談構面包含民眾對犬貓的忍受度與看待方式、民眾不當管理犬貓的方式與看法、民眾對動保法的瞭解程度,民眾配合動保員的意願等。研究結果將動保員常處理案件類型分為「生活品質受影響」,與「動物福利受侵害」兩大類,在生活品質受影響的狀況中,非飼主對犬貓問題的忍受度與民眾和犬貓的距離感、對犬貓的好惡、人身安全,以及貴重財產的損毀等因素有關。當民眾不堪其擾,可能透過毒餌、獸夾、尖刺物等激烈方式解決問題;在犬貓管理責任感之討論中,絕育補助、未直接開罰,以及鄰里間的人際壓力等來自外在的力量,是令受飼主較願意守法的因素;在飼主不願守法的狀況中,可分為兩類思考。一是認為動保法的道德標準違反了動物保護觀念,如「絕育規範過分干預動物權」、「絕育使動物痛苦」等理由;第二種不願守法的類型,則是為了維護飼主自身的利益,如「絕育費用過高」、「絕育使公狗失去防盜功能」、「放養使管理成本減少」等案利;而在餵食者的討論中,餵食者可能基於「同情」,或「方便處理廚餘」,而進行餵食。關於餵食者的責任感,大多餵食者已擁有動保觀念,唯不願負擔飼主責任,部分餵食者則願意出面解決問題,亦有案例是從餵食到收養。就動保員的觀察,民眾對犬貓的價值觀與看待方式,如將之視為「牲畜」或「毛小孩」,將會影響民眾對待犬貓的方式。對犬貓的價值觀為「娛樂和情緒性」或「陪伴的情感性」者,往往願意付出更多時間、金錢照顧。而位於鄉村、郊區、農村、工地等,犬貓多為「使役價值」,飼養乃是為防盜及捕鼠,則以提供犬貓三餐溫飽為主。此外,當民眾飼養的犬貓是特殊品種,一般也會得到較好的照顧;本研究了解到動保問題不如表面的單純,想真正改善問題,應該要瞭解問題背後的脈絡,民眾不願意遵守動物保護法,必定有一個理由、一個觀念。動物保護乃是人與犬貓權益的拉鋸,唯有從民眾在乎的角度去進行交流,才能讓這個天秤,逐漸趨於平衡。 |
出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