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
2006-11-29
影片名稱:高山下的花環 |
發行時間:1984 |
內容大綱: 謝晉的《高山下的花環》當年推出時,確實創了賣座及拷貝數的紀錄。簡單地說,這部標榜愛國主義及英雄主義的電 影,是叫好又叫座,既受民眾歡迎(百花獎最佳影片,男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又得專家肯定(金雞獎最佳編劇、男主角、男配角)。事實上,除了電影外,其 小說、話劇、電視劇也同樣受歡迎。 以1979年中越戰爭(中共的術語是 稱為「自衛反擊戰」)為背景的《高山下的花環》,敘事結構截然分成上下兩半。上半部集中以戰爭史詩的方式,經營幾個戰士不同背景的矛盾:其中連長梁三喜應 回家探親(妻子即將臨盆),卻因新來指導員趙蒙生不適應,以及中越戰爭展開而取消假期。趙蒙生是公子哥,母親是革命有功的高幹,他下部隊唯一原因是可以 「曲線調動」,想透過母親的後門調回城中。排長靳開來是個牢騷大王,多話熱心而正直,由於好揭露軍隊內部矛盾而老升不了官。戰爭在悲壯的氛圍中展開。謝晉 調動了直昇機自空中俯攝開拔的坦克及軍隊,氣勢磅礡莊嚴。梁三喜、靳開來、通訊員「小北京」在崇山峻嶺中的先後犧牲,頗有震憾人心的悲劇意味。 電影下半部則進入謝晉擅長的通俗劇範疇,也見證謝晉一面以女性背負傳統價值之觀點。這半部把催淚公式發揮得淋漓盡致(謝晉自己很清楚,他曾告訴一位女演 員說:「如果妳看過此片後不哭,就來罰我!」),當烈士家屬一個個以高尚的情操對待整個悲劇,而趙蒙生與母親百般愧疚悔恨之際,很少有觀眾能不潸然淚下。 家屬中最動人的是梁三喜的母親梁大娘。這位沂蒙老革命山區的老婦,三個兒子先後為國捐軀。此番得知死訊,特地帶著媳婦及新生孫子危危顫顫步行而來。她們 捨不得坐車,臨行將家中大豬賣了錢,與三喜的撫恤金一齊縫在大襟裡,目的是到軍中歸還三喜欠下的620元債務。在軍中為她倆辦的送行宴上,她發現雷軍長的 兒子是「小北京」時哭了,她說:「你是軍長,把孩子送到前線上,犧牲了……那怕是我只看到這一個……我總算看到了!你們好呵……咱中國能興旺啊!」 看 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有點不太能適應,偶爾還會發起一陣雞皮疙瘩,雞皮疙瘩到片尾軍長雷震站在滿山陣亡將士墓塚祭花飄揚下行軍禮的大特寫時達到高峰,令我想 到「英烈千秋」結尾張自忠將軍中彈卻不倒下,滿坑滿谷的日軍行軍禮致敬的畫面,所以我說這部電影是解放軍版的「八百壯士」、「英烈千秋」一點也不為過。 這 樣說或許你們會覺得那這部電影還有什麼好看的?不脫頌揚愛國情操、鼓吹紅軍革命精神的八股題材,但是有趣的是,在刻意鋪陳梁三喜、靳開來、小北京幾個鮮活 人物的家庭背景背後,卻意外描繪出因為中越戰爭而骨肉離散的荒謬悲劇。謝晉導演原意在凸顯解放軍軍人血性、正直、剛烈的正義本性,用這些人都有家有眷家有 高堂老父難以割捨的親情,來對照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拋家棄子、丟開兒女私情為國慷慨就義。 我 想問的是,什麼偉大的好理由、正義口號,卻要一個愛家的好父親無法趕赴即將臨盆的愛妻身邊?要一個疼愛孩子的父親看不見新生兒?要一個軍人父親卻將自己的 兒子扭曲人性地送上戰場戰死還覺得光榮?況且在中國近代戰爭中這種妻離子散的悲劇無數、不斷上演,如果說國家要人民為國而死的理由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 附?」,那麼像靳開來這樣的血性漢子卻因為心直口快得罪上級升不了官,卻在軍隊開拔前往雲南戰區前夕,發佈調升副連長這種送死令?而在論軍功之際,卻不能 肯定靳開來的犧牲? 因此,我們知道,謝晉催淚的功力背後,其實充滿著戰爭的 荒謬正當性以及被戰爭扭曲的人性,也許愛國電影的導演其實是想偷渡一些反戰的思想給觀眾,畢竟賺人熱淚的是這些失去丈夫、兒子、父親的破碎家庭的遭遇以及 戰死沙場上的同袍血肉模糊的悲憤,發動戰爭的政府卻想導引這種大時代下的悲傷無奈情緒轉向對鄰國人民的同仇敵愾,這更是荒謬中的荒謬,二度愚民的極致作 法。 |
導演:謝晉 |
演員:呂曉禾、唐國強、何偉、蓋克、斯琴高娃、 王玉梅、童超、何毅、石磊 |
發行人:上海電影製片廠 |
台灣代理人: |
片長:90分 |
影片類型:公民與政治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