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未來:台灣民間的智慧與想像
2006-11-03
影片名稱:兩岸未來:台灣民間的智慧與想像 |
發行時間:2006 |
內容大綱:除了差異,我們也有交集 ──「兩岸未來,台灣民間的智慧與想像」紀錄片與座談 打開電視機,媒體名嘴和政治人物一字排開,藍綠雙方唇槍舌劍;主持人唯恐節目冷場,極盡見縫插針,搧風點火之能事。這即使不是台灣民間討論兩岸議題的全豹,至少也已經成為一種最常見的模式。 壞就壞在這裡:代議民主黔驢技窮,加上媒體激情操作,把台灣社會討論兩岸未來的可能性,都壓縮在統獨的兩極。但是除了這些最淺層的情緒,台灣人民在兩岸議題上真的沒有其他可能性嗎? 為了顛覆這個說法,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時報文教基金會和公共電視,在去年七、八月間舉辦了這場為期三天的「兩岸和平工作坊」,募集來自台灣社會各界的民眾,想替兩岸的未來尋求新的可能性。 「這是一場認可差異,尋找交集的會議。」和平工作坊的執行委員林國明,在開場時這樣形容。但參加成員的統獨立場大相逕庭,政治認同南轅北轍,這個任務可能達成嗎? 他們不愛台灣? 在紀錄的過程當中,我們驚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竟然那樣脆弱。 七十多歲的曾俊,是意見最強烈的學員之一。他是湖北武昌人,民國三十五年青年軍第二期從軍,和共產黨有相當的戰鬥接觸經驗。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他很容易被歸納為「不愛台灣」的「統派老伯伯」。但一個人真的可以這麼簡單地被以國族情感來做分類嗎? 在討論中,曾伯伯用略帶鄉音的國語激動地告訴大家:「我們台灣真正能搞好民主、我們台灣真正能社會安定;沒有騙案、沒有搶案、沒有自殺;別人到台灣一看,哇,台灣真正好,台灣讚!台灣真正做到這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每個老百姓都能吃得飽,這是我們的理想!」 帶領討論的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說,「我在想,等我活到七十多歲,即使對一件事情有這麼強烈的看法,我還會不會這麼有誠意地花那麼多力氣,來和跟我意見完全不一樣、人生經驗差距很大的年輕人,聲嘶力竭地溝通?」 「如果獨立成為共識,這場討論完全失敗!」 年紀最長的孟興華老伯伯,只想在三天議程內,竭盡所能地宣揚自己的理念:「台獨絕對不可能!一國兩制絕對行不通!」這幾位「外省老先生」,無疑是這個工作坊最引人矚目的焦點。他們帶著自己的過去的經驗和情感,推銷著反台獨的論述,希望其他與會者都「強迫中獎」。 當然,也有一些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和「本省人」,做了相對的準備要來「嗆聲」。所以這裡一樣有電視上看得到的唇槍舌劍,不同的是,不假名嘴之口、不受三十秒時間壓縮,而且除了「統一/獨立」這兩種極端意見,還出現了更多的想像力:「台灣成為美國的一州」、「中立國」、「放棄加入聯合國」,甚至更異想天開的「上繳保護費給中國以換取不犯台保證」,所有的聲音統統算數,統統放到檯面上被傾聽,做不粗暴、非情緒的解析與討論。 「我對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真的非常喜歡」 具備工運背景的楊先生,擔心兩岸朝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中華民國的方向」靠攏。在他心中最完美的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模式,是「由中華民國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他知道這離現實狀況太遠。 在討論之後,他和多數人一樣,認同「暫時維持現狀、各自發展」的共識。此外,「我覺得我們有一個一致的共識是什麼?我們都承認不管線在國號是哪一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沒錯吧?」 最後,這些統獨立場南轅北轍的民眾,透過投票選出多數人的共識──看到了嗎?不管藍皮或者綠骨,大家都站在台灣優先的立場,希望老共撤除對台飛彈,希望政府恢復兩岸協商,希望國際社會促成台灣參與各類國際組織。 「我遺憾這次沒能說服獨派的思維」 孟伯伯最後當然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多數對統獨早有定見的參加者,應該也是如此。但至少在最後,大家對不同的意見,都回報以開懷且善意的笑聲,並且接納多數的共識。 其實嚴格說來,這場工作坊並沒有提出什麼太令人意外、或者逸出目前普遍認知範圍的「共識」。但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個活動最大的意義,也許在於突顯出民主生活的方式與價值,在台灣是真正存在的。 後記 除了紀錄片,公視另外舉行了一場由年輕人觀賞本片後,做進一步討論的座談。這些學生擺脫歷史包袱,提出更具活力的論述。所有精采的內容請您千萬不可錯過。 來賓介紹 學者: 徐斯儉 和平工作坊執行委員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簡錫堦 和平工作坊執行長 學生: 王昱灃 東吳大學英文學系 李俊達 東吳大學哲學系 洪詩妮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陳姿婷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陳昭穎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陳柏年 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 劉佳惠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鄭國威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
導演: |
演員: |
發行人: |
台灣代理人: |
片長:58分 |
影片類型:公民與政治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