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顯示性騷擾、性侵害的社會問題不僅不分國界,也是長年被忽視及壓抑的問題。參與#Me Too的人要讓世界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改善現有體制的不足。 不過,一如所有社會行動可能會遭到反挫,#Me Too行動也不例外。反#Me Too最具影響力的論述是,#Me Too故事難以辨真偽,而被指控的人仍可能因此名譽掃地、失業等;即使#Me Too的指控是真的,加害者受到的負面結果是否有比例失當的問題。 在台灣,反#Me Too行動的勢力很大,從體育主播張旖旂響應#Me Too後受到排山倒海的網路攻擊,即可看出台灣對於參與#Me Too行動的人並不友善。這樣的社會氛圍反映出受害者多難以獲得支持的現實,而這樣的不友善鞏固了受害者沉默、他人難以提供支持、加害者變得肆無忌憚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樣的性文化,台灣即使有性平三法,受害者在尋求協助時仍會困難重重,台灣社會更難以在性平路上有真正的進步。如今,#Me Too已燃燒一年,我們能從#Me Too行動及其遭受的反挫反省出什麼?我們又如何給予想參與行動的人支持讓#Me Too能在台灣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