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威權統治時期,政府將大量的政治犯移送軍事法庭,透過軍事審判展示威權政體的合法性。在這過程當中,政治犯將歷經如同迷宮般的審判關卡——
首先,#下級審判官員 作成判決,給予被告相應的刑度,再將判決層層向上呈報。
接著,身為總統守門人的 #參謀總長,可以 #在法律規定之外篩選案件,將未達核定標準的政治犯送交總統處置。
最後,位於 #軍事審判頂點 的蔣中正,又擁有 #介入軍事審判 的權力,將不滿意的判決發交「覆議」,使得政治犯再次經歷重審的過程。
既有的研究多指出,蔣中正曾對於軍法官作成的判決表達不滿,甚至因為不滿判決結果而下令懲處軍法官,使得下級官員會「#揣摩上意」,加重審判刑度。
然而,該如何確定下級官員有「揣摩上意」,並在做成判決時就將蔣中正的意志納入考量?換句話說,蔣中正的偏好如何影響部屬的決策?這些問題,都可以從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上萬筆的起訴、初審、覆判資料,以及各級官員的決策內容中找到答案。
王奕婷、劉昊、蘇慶軒將利用資料庫的分析結果,檢驗「揣摩上意」的假設,並且發現總統、參謀總長與下級機關三者之間,確實彼此影響。其中,當總統在前一年否決下級判決的比例增加時,當年參謀總長更有可能否決下級機關的審判結果;同時,參謀總長也有更高的可能,針對單一個案有更多的審判次數。
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審判者的決定?又有什麼因素導致了政治案件刑度的落差?資料庫還有哪些數據可以使用?
促轉會預計於2月26日(星期五)於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辦成果發表會,將突破過往研究的限制,透過計量模型的分析以及法律史的耙梳,深化我們對白色恐怖的了解。我們也期待透過歷史真相的揭露,令我們能掌握壓迫體制裡不同職位、不同權力者所做出的行為事實,也才有可能進行歷史責任的釐清與反省。
解碼壓迫體制: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
活動時間:2021 年 2 月 26 日(五)上午10:00
活動地點:臺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nMpBk
?「轉型正義之路:從戒嚴時期受難者資料揭開白色恐怖的秘密」專題分享(READr 讀+ 陳珮瑜)
? 司法鎮壓:臺灣威權時期軍事審判過程
蘇慶軒(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王奕婷(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劉 昊(Essex大學政府系助理教授)
? 威權時期政治案件審判刑度影響因素之分析
蘇彥斌(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獨裁者的死敵
沈筱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威權時期軍事審判體制及軍法官之初探
林政佑(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