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Cube Project Space 立方計劃空間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講座_蔡友月|死亡、醫療化與文明的進程|4.25 (六) 2-4pm
2020-04-13
講座資訊講題|死亡、醫療化與文明的進程 線上報名1. 報名參加現場講座|https://thecube-e72626.kktix.cc/events/2020ps-25apr-live *因應新冠病毒疫情,講座當日將進行額溫測量及手部酒精消毒,請欲前往的朋友務必自行配戴口罩。 講座大綱講題|死亡、醫療化與文明的進程 法國史學家菲立普‧埃里耶斯(Philippe Aries)在他的著作《我們的死亡時刻》(The Hour Of Our Death, 1974)一書中,描寫整個歐洲文明由早期基督教時代一直到今日,隨著不同時期社會的變遷中,所形塑出人對死亡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埃里耶斯指出溫馴的死亡是十世紀初主要的特色,「溫馴」代表對死亡抱持著一種平常的態度,死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一種現象。在這個時期死亡並非是一項個人單獨的冒險,而是包含著全體社區共同的連帶,透過集體的公共儀式使成員感到力量再生,化解失落的危機。直到整個二十世紀中後期(1950-1975),死亡才轉變為是一種羞恥(shameful)的事,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家庭制度的變遷,以及對臨終病人醫療照顧制度化的影響,死亡已很少發生在家中。 本次演講將反省死亡在過去幾百年前和今日有何不同?死亡被納入醫療化處理有什麼特色?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何使現代人面臨更多複雜的倫理抉擇?我們是否能透過醫療理念、制度的改進,達到安詳、尊嚴死亡的目標? 關於講師蔡友月 孫效智 *更多資訊: 2020學實學校|不死之軀—續命術、數位替生與賽伯格 2020 Praxis School | Immortal Body 共同主辦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立方計劃空間 |
相關網站 :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