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報導者】10分鐘戰爭與人權微課程──國中國文、英文、數學
2025-01-06
教案名稱: 【少年報導者】10分鐘戰爭與人權微課程──國中國文、英文、數學 |
設計者: 蔡思怡 老師 (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小組成員) |
摘要: 這天是2022年2月24日,俄軍開打烏克蘭。我想著,烏克蘭的人們,是不是也在煙硝中想起那些無所事事一整個夏天的年少,他們的眼淚,是咬著牙不肯掉,還是痛到忘記要掉?內心感到疼痛,在轟隆隆的槍砲聲中,很想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墨子說,之所以會有戰爭,皆起因於人與人不相愛,看著我眼前的學生們快樂地瞎聊,彷彿對地球另一端的戰事渾然未覺,他們不懂杜甫的悲愴,也不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整個烏克蘭的悲慟,我該怎麼讓孩子們知道戰爭的可怕及可惡,把世界和平的種子,牢牢植入孩子們的心中?看著課本裡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我有了「止戰之殤──用唐詩穿越古今」這份教學設計的構想。 在這個課程裡,教室裡嘈雜的聲音在我的一個個提問中戛然而止。我知道我的學生獲得共感體驗了,他們開始關注戰事,不再事不關己。 但是,我想不到的是,一年半後,俄侵烏戰爭還未結束,以巴衝突又起。當然,戰爭開打的因素非常複雜,我總覺得我做的還不夠,不停思考著,如果國文可以找到融入點,那社會科一定能,英文科一定能,自然科、數學科⋯⋯每一科都一定能找到融入點。 對於第一線的教師來說,在有限的時間及進度壓力下,要抽出一兩堂完整的課程時間讓孩子們認識戰爭,理解人權並不容易──那不如就設計微課程吧!如果從學科某一個知識點延伸出來10分鐘,融入教學就相對容易,就當作老師在閒聊也好,只是今天的閒聊主題是戰爭,因而有了這系列的10分鐘戰爭與人權微課程設計。 要讓孩子獲得有感學習,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也期望透過這份教案讓學生理解,戰爭與我們沒有距離,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該有任何生命應該被莫名的剝奪;唯有能真正尊重每一個人生存與自由的權利,才能獲得和平。 |
類型: 國中 |
類別: 議題融入各領域 |
分類: 人權教育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