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基金會】通「網」自由之路
2022-11-22
教案名稱: 【鄭南榕基金會】通「網」自由之路 |
設計者: 蔡宜臻 (熱心教育人士;臺北市立大學 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學生) |
摘要: 有鑑於當國小階段的孩子升上高年級後,身心發展劇烈改變,對於同 儕、人際關係上的認同感,是他們主要面臨的考驗。而隨著現在通訊產品的 普及性與聯絡的便利性,多數家長會給予孩子「人手一機」,這個世代的孩 子,比我們小時候更早接觸科技產品,即使是教學場域中,多也結合平板等 科技產品;但面對資訊爆炸的環境與社群媒體、網紅文化的當道下,言論自 由的底線也開始受到重視。 當孩子不夠了解言論自由的權益與責任時,有可能會將「我想說什麼就 說什麼」的觀念,誤以為是言論自由,在網路上任意發表散布,無形中傷害 到許多人。 我想教導孩子正確的言論自由觀念,但若以法律教條的方式來宣導,可 能讓孩子覺得「法律」、「權利與義務」仍然離自己很遠;因此我在第一節 課,從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網路霸凌」做切入,從中引出同學對受凌者 的同理心,且察覺網路虛擬世界的言語是有足夠的殺傷力的;在第二節課 時,會延續上堂課討論的網路霸凌,從具體的網路留言的體驗,反思自己與 網路霸凌間的「距離」,進而發現在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其實是受法律與 道德的約束。在第三節課時,我會帶領孩子到中正紀念堂參觀〈自由的靈魂 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讓孩子看見前人爭取言論自由一路上 的艱辛,從中體會言論不自由的環境,進而珍惜言論自由權的保障。在第四 節課,我會利用許多網路上的流言蜚語,讓孩子練習反思與查證,中斷網路 上不實的言論,學習在網路上,除了自己要謹言慎行外,也不人云亦云;最 後透過「拼出我的言論自由權」為這四堂課做總結。 在教學活動中,多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討論相關議題,從中培養學 生表達自我、聆聽他人、包容異己的素養,並善用網路蒐集資料,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
類型: 國小 |
類別: 其他 |
分類: 人權教育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