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基金會】講台語倡性平
2021-12-16
教案名稱: 【鄭南榕基金會】講台語倡性平 |
設計者: 吳怡慧(新北市立三重高級中學公民科) |
摘要: 學者Will Kymlicka (1995) 將「少數族群權利」(minority rights)區分為文化權(cultural rights)、自治權、以及政治參與權三大類。其中「語言權」是文化權的一種,也就是「語言人權」(linguistic human rights)。這也是台灣人權發展史上非常晚期的發展,直到2018年年末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才明定這塊土地上各種語言的法律地位。 但是過於強調語言學習的模式,反而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本系列課程 先反求諸己,從成立教師的台語增能社群,到教師的授課語言,都從台語實踐 開始,讓學生能在課堂內容實際體會聽說台語的重要性,因此申請教育部國教 署的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透過彈性課程「從台灣看世界」,不是要學台語(languageoflearning),而是直接以台語來學習性平議題(language throughlearning),而是直接以台語來學習性平議題,結合國際特赦組織(AI)的寫信馬拉松,回看台灣女權彭婉如的故事,進入社區做台語倡議,提倡性別平權。 不讓國際特赦組織寫信馬拉松的活動,止步於只是寫明信片。本課程讓學生從 台灣女權故事彭婉如對照AI聲援的沙烏地阿拉伯女權個案-納斯瑪薩達的故事,深刻感受台灣女權之路的顛簸之後,能整合所學進行小策展:人權連儂牆。最後透過與表藝科、美術科老師的協同教學,配備學生以台語進入社區進行倡議的能力,用台語跟社區居民溝通,並傳遞性平價值,讓學生實際感受學性平、做性平的真實意義。 於是,整套課程透過閩南語沉浸是教學初步實踐學生的語言人權,並結由協同教學、策展與社區倡議等活動,也落實了性別人權。 |
類型: 國中 |
類別: 其他 |
分類: 人權教育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