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基金會】走過大埔,看見綠色「崎」蹟
2021-11-15
教案名稱: 【鄭南榕基金會】走過大埔,看見綠色「崎」蹟 |
設計者: 林怡利(苗栗縣竹南高中) |
摘要: 2010年6月9日苗栗大埔怪手毀田的畫面震撼人心,不但點燃全台土地正義運動的烽火,也喚起社會對農業發展與糧食議題的重視。直到現在,新聞仍有大埔炒房及張藥房重建的後續報導與討論。而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課本中,也屢見以大埔徵收案為例,用以說明「人與人權」、「公共利益」、「經濟與永續發展」等單元。 在人民權利意識抬頭且能付諸行動後,過去台灣多處的農地徵收案(例如新北土城、竹北璞玉、竹東二重埔、苗栗後龍灣寶、台中后里、台中烏日、彰化二林相思寮、彰化田中……等),有的抗爭成功(例如後龍灣寶)、有的達成低度開發共識(例如新北土城)、有的仍懸宕未決(例如竹北璞玉)。而苗栗竹南繼大埔農地之後,鄰近的崎頂濱海砂質農地,也被規劃為崎頂產業園區,成為被徵收的對象。後因崎頂居民的抗爭、大埔事件的警惕,苗栗縣政府最終主動撤案。目前,居民齊心努力、永續經營社區,將傳統農業轉型從事有機、無毒的友善種植。 但就如同大埔案,學生對於上述這些地名與案件的認識,多來自於課本案例、新聞畫面或報章雜誌的報導,缺乏深刻的生活體會。即使學校或住家位處於大埔與崎頂徵收案的發生地—竹南鎮,學生對於事件也感陌生或不關心。加上教師受限於課程進度及上課時間,無法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環境、人權與土地正義的議題。因此,在108新課綱給予教師設計多元選修課程的空間下,本校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高一試行的「環境正義保衛戰」課程中,在探討土地正義與居住人權的單元,設計了本教案。 在本教案中,教師帶領學生從竹南土地正義運動出發,透過大埔及崎頂農地徵收案的始末及後續發展,探討人權、永續發展與公共利益的議題,讓學生瞭解土地正義,亦即符合公共利益與永續精神的土地使用,不但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每個人的責任。並透過實際走訪大埔張藥房、竹南科學園區與周邊(大埔重劃區)、崎頂自救會會長的砂地農園,讓學生親臨人權正義的奮鬥現場,並看見崎頂居民努力經營的美麗綠色家園。期望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公民行動的力量,並且願意為人權正義、社會與環境的永續未來付諸努力。 |
類型: 高中 |
類別: 其他 |
分類: 公民權益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