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基金會】從島嶼記憶溯源白色恐怖
2021-11-15
教案名稱: 【鄭南榕基金會】從島嶼記憶溯源白色恐怖 |
設計者: 吳一晉(花蓮女子高級中學) |
摘要: 現今的教學現場之中,許多學生面對課本的知識,都處於一種無感的狀態,在對「無感世代」教學的同時,深深感到過往課本教學的侷限,為了打動學生,讓學生感知到過往歷史的重要性,因此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讓學生閱讀類自傳式的文本,另一方面則透過口述訪談家族長輩的方式,讓學生將家族記憶與臺灣的島嶼記憶相結合,讓學生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感受臺灣這座島嶼發生的故事。 這次課程實施的對象是高三下學期畢業考之後,確定已經錄取學校的準大學生們。由於距離畢業還有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但高三課程已經結束,在沒有進度壓力的情況下,課程設計比較有餘裕地讓學生盡情地討論與發表,因此節數才能長達十二節之多。雖然時間充裕,但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動力也較弱,如何引發學生興趣,並且讓學生樂於參與,也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本次教學的核心工具在於「口述訪談」,請學生將課本學習到的重大事件拿去訪問家族長輩後,由於家族長輩與學生有親密的連結,因此他們口述的內容自然而然地會融入學生的生命經驗,使得 學生在回顧過往的課程知識與發放的文本紀錄時,更能有深刻的連結,知識不再是紙上作業,而可能是親人生命經驗的一部分。 再者,本教案的核心價值在於「多元」,因為每位長輩對於戒嚴時代的記憶必然有所不同,有些人是感受到壓迫與苦難,有些人無感,但有些人則會懷念戒嚴時代。透過不同的學生陳述內容不一的長輩口述訪談,配合對於不同文本的分組討論,學生自然能突破自己思考的同溫層,得以觀察到不同的思維,進而刺激自己的思考與感受。 最後,當學生看見「多元」的世界之後,自然就無法忽視他人苦難的過去。請學生設計一個關於白色恐怖的活動,則是希望透過實作,讓他們重新思考白色恐怖如何塑造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唯有看見不公義的過去,才能促使人追求平等的今日。若我們能沒有恐怖的記憶,如平常一般地活著與長大,那絕不是因為我們有哪些地方做得比白色恐怖的遺族更好,只是因為我們更幸運而已。期盼學生能看見自己的小幸運,並且能用自己的微薄心力支持那些曾活在苦難中的人們。 |
類型: 高中 |
類別: 其他 |
分類: 民主政治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