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雲】戒嚴解除及其影響
2021-11-09
教案名稱: 【教育雲】戒嚴解除及其影響 |
設計者: 林秋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 |
摘要: 1949年5月20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基於國防安全需要宣布全省戒嚴,其後配合情治特務系統,嚴密監控可能的反對勢力如匪諜、台獨,而憲法所賦予的集會、結社、遊行、請願及罷工、罷市等權利則遭到長期限制,台灣在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因而長期受限。1970年代以降,台灣的外交遭遇到許多挫折,但經濟地位則日趨提升,社會也日益多元複雜,因而激起民間社會改革的呼聲及利益團體的抗爭,其中尤以1970年代崛起的黨外民主運動最為積極,透過發行雜誌、參與各項地方與中央選舉等管道,黨外人士提出改革訴求,挑戰國民黨的禁忌,雖因美麗島事件而受挫,但1980年代加入的新一代反對運動者,則繼續以?物、雜誌、議會論政和街頭運動等挑戰威權體制。面對一連串的政治、社會運動,1986年春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決定了政治革新方向,會後並在中常會設置政治革新十二人小組。同年9月,黨外人士採取突破黨禁的行動,公開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當局為避免政治衝突,採取消極不承認態度。其後,蔣經國總統鑑於時代、環境及潮流均已轉變,遂於1987年發布總統令,「宣告台灣地區自76年(1987年)7月15日零時起解嚴」,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令至此正式解除。解嚴後,《國家安全法》仍對人民的言論自由等基本人權予以箝制,但軍事管制的大幅減少,及其後續的自由改革如開放黨禁、報禁及使人民有集會遊行的自由等,則為台灣的政治帶來新氣象。 |
類型: 國中 |
類別: 主題式 |
分類: 民主政治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