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基金會】從「淑女墓」出走:「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之蛻變
2021-11-10
教案名稱: 【鄭南榕基金會】從「淑女墓」出走:「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之蛻變 |
設計者: 劉育豪(高雄港和國小)郭怡君(高雄港和國小)吳麗媚(高雄港和國小) |
摘要: 作為一工業重鎮,高雄市的勞工人口實是不少。尤其在民國五、六十年代,許多低下基層人民大量進入加工出口區工作,激盪出極為蓬勃的勞動能量,兼以帶動經濟高速發展。其中,因著地緣關係,中洲地區的漁民兒女更是投入最甚者。 當時加工出口區為壓低經營成本,故多聘請薪資較便宜的女工;且因當時職場工安觀念未能普及,使得女工上下班路途險象環生,多有傷亡。當中最嚴重的事故,發生在民國62 年9 月3 日:當天黎明,由旗津中洲開往前鎮加工區的民營渡輪──「高中六號」──於航行途中,因舟窄人多,機件失靈,瞬間船體翻覆,釀成共計25 人死亡的慘劇。因罹難者皆為未婚女性,便在當時習俗無形牽動下,集體合葬於旗津中興里、中和里之間,稱「二十五淑女墓」。 此墓設立以來,多被穿鑿附會,遂成一處不容親近的「陰森」之地。其鬼魅傳說被散播得煞有其事,實乃對亡者的大不敬,且更加刻板化了女性形象。多年過去,在南部幾個性別團體與研究學者(以「高雄市女權會」著力最深)奔走之下,不僅澄清了「女性/鬼魂」之間的不正當聯想,亦重新肯定了勞動者的偉大貢獻。如今,此地已改名「勞動女性紀念公園」,以緬懷25 位女性亡者的無端犧牲。 本教案的最基本理念,在於藉由歷史事件的回顧研討、實際場景的踏查體驗,冀使學生深入明瞭「勞工人權」與「性別人權」的重要性及遞變歷程。唯有能對性別與勞動人權同表關懷,才足以正面肯定「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的存在意義。 |
類型: 國小 |
類別: 其他 |
分類: 勞動議題 |
相關網站: 網站連結(另開新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