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與文明的演遞:自由民主人權的體驗
2013-07-26
作者:陳水源 |
譯者: |
出版時間:2013 |
出版者:旺文社 |
I S B N:9789862390641 |
中文摘要: 本書名為:《人類歷史與文明的演遞》(The Evolution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顧名思義,旨在探討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過程,歷經數千年的奮鬥、爭戰、殘殺的歷史事實,如何記取教訓,邁向文明理性的世界。有理性的人類,宜深切瞭解「歷史知識係政治智慧之先導」( Knowledge of history is the precondition of political intelligence),中國唐朝太宗皇帝曾言: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Take history as the mirror to predict rise and fall)。 但是人類「以古為鏡」,都誤解了「興替」的本義,無不以如何奪權,如何打倒、消滅對手的思維,達成滿足私慾的目的。一旦掌握治國權柄,無不想盡辦法富國強兵,而且目的只在鞏固政權,並用以侵略弱國,擴大領土;掠奪鄰邦,增廣財富。整個人類世界就在如此強凌弱,眾暴寡的情況下,擾擾攘攘,歷史就如此推演下去,廣大的民眾,也如此而少有寧日。 試就人類歷史的演遞過程而言,部落是蠻夷分部屯居之處所,也是早期人類棲身安居之基本場所,自相約誓,不得侵犯其他部落。故常言道:「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同類的人或伴侶)」,亦指其地域鄉里,若自成部落,為才士所薈萃(聚集)。質言之,人類從部落組織相依為命,逐漸有家庭,小聚落、鄰里、鄉村、城鎮,最後發展為有組織、有土地、有人民等現代社會、國家。因此,政府之存在,旨在服務人民,造福人民,其權利來源係人民授予,並非天上掉下來;政治之概念,常因各地區人民的意識形態與立場不同而異。政府雖為國家統治機構,為政令之所集,在權力為媒介之政策決定過程,其所產生之作用與影響,務必考慮不同族群、語言、男女、膚色、老幼等之社會價值分配。易言之,為平衡此種社會價值之差異,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第二十八任總統,在位期間1913~1921年),於第一次世界(1914~1918年)後起草國際聯盟盟約(The Con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並提出民族自決(People’s decision of its political status, self - determination),期能解決少數民族要求獨立建國之需求,實為明智之政治家風範。 |
英文摘要: |
分類:公民與政治權利 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