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最希望忘卻的記憶 校園霸凌:若息事無法寧人,還可以做些什麼
2013-04-10
作者:羅秋怡 |
譯者: |
出版時間:2013 |
出版者:大塊文化 |
I S B N:9789862134290 |
中文摘要: 作者羅秋怡心理師對不同的霸凌行為,提出解決之道外,在在強調一件非常重要的現實:不是未滿18歲,就可以不必負任何法律刑責,不是發生事情,加害者父母兩手一攤,表示他也無能為力就沒事了。這不是一本在說霸凌的故事書,羅秋怡在在提醒面對霸凌該如何求救?加害人與其父母的法律責任無可逃避,及如何保護孩子能避免被霸凌。 根據教育部2010年的調查指出:國中生曾遭霸凌的比率為2%,若以95萬名國中生來計算,應該有一兩萬人,但以往教育部每年校安通報卻只有幾十件。可見大部分的人是以「息事寧人」、「寬容以待」任由霸凌發展,最後可能致使一些無辜受害者,犧牲了安全的基本人權。或者更嚴重的,會使旁觀者目睹暴力,在攻擊環境中學習模仿,假以時日,極可能從被害者、旁觀者,進身為加害者,使得生命受威脅的不安全感,呈倍數增加。 霸凌雖然是校園事件,但這類青少年離開校園進入社會之後,有五分之二的人卻以不同方式犯罪!如果,今天不面對霸凌,它將來就是家庭問題,就是社會問題;如果,父母或老師輕率應付校園霸凌,或一味掩蓋,不深入找出問題所在,尋找有效處理方法,這種種兒少心理困擾,恐怕要繼續影響年輕人,繼續傷害家庭,不會因為孩子畢業就消失了。 霸凌導致的身心傷害常是長遠的,然而許多受害者、校園的學生、學校老師,或社會人士對霸凌的認知都還有待提升,這些都意味著,不論是學生、家長或老師們,還需要更多的相關知識及心理支持,幫助這群孩子們走出困境。 |
英文摘要: |
分類:人權教育 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