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欣霞(高雄市大義國中新住民中文班老師)
關鍵字:新住民 語文增能 中文班教學經驗
一、緣起
臺灣從1970年代盛行從東南亞地區國家迎娶當地婦女來臺後,新住民女性人數在臺灣人口中已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新住民女性的移入,對我國現有人口結構與社會型態,產生相當程度的衝擊與影響。自1987年1月至2019年5月底(民國76年1月至108年5月底),在臺的外籍配偶和大陸配偶人數共計547,409人。(資料來源:本部移民署與戶政司。2019/09/14)
近十年來,國中小學生總數自262.9 萬人降為178.3 萬人,新住民子女學生數反自13 萬人成長至16.7 萬人。亦即近十年臺灣的國中小學生總數下降,但在國中小學生總數中,新住民學生所占比率由4.94%上升至9.36%(表1)(教育部 2019)。
表1.教育部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
單 位:人:%
學年度
|
國中小總計
|
新住民子女
|
國小人數
|
新住民子女
|
國中人數
|
新住民子女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人數
|
比率
|
97
|
2629415
|
129917
|
4.94
|
1677439
|
113182
|
6.75
|
951976
|
16735
|
1.76
|
98
|
2541932
|
155326
|
6.11
|
1593398
|
133272
|
8.36
|
948534
|
22054
|
2.33
|
99
|
2439548
|
177027
|
7.26
|
1519746
|
149164
|
9.82
|
919802
|
27863
|
3.03
|
100
|
2330230
|
193062
|
8.29
|
1457004
|
159181
|
10.93
|
873226
|
33881
|
3.88
|
101
|
2218259
|
203663
|
9.18
|
1373375
|
161970
|
11.79
|
844884
|
41693
|
4.93
|
102
|
2129045
|
210278
|
9.88
|
1297120
|
157647
|
12.15
|
831925
|
52631
|
6.33
|
103
|
2055995
|
212057
|
10.31
|
1252762
|
147013
|
11.74
|
803233
|
65044
|
8.10
|
104
|
1962084
|
207955
|
10.60
|
1241360
|
134482
|
11.07
|
747724
|
73473
|
9.83
|
105
|
1861097
|
196587
|
10.56
|
1173885
|
120430
|
10.26
|
687212
|
76157
|
11.08
|
106
|
1799934
|
181456
|
10.08
|
1146661
|
107486
|
9.37
|
653273
|
73970
|
11.32
|
107
|
1782964
|
166801
|
9.36
|
1158557
|
97846
|
8.45
|
624407
|
68955
|
11.04
|
(一)教學現場
2000年,筆者在任教的學校發現,新住民子女在學業成就的表現上與一般家庭子女有差異,但在操作性課程如:美術、家政、體育、電腦,表現出色甚至超越班上其他同學。林璣萍(2003)、劉秀燕(2003)的研究發現:新住民女性子女在陸續進入校園後,出現學習落差問題,文化不利影響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
文化不利的形成,青春期的孩子自成一格的生活方式,母親難以進入其生活空間,不易瞭解孩子的在校生活,雖共處一室,但少有交流。學校的「家庭聯絡簿」為親師溝通的管道,但聯絡簿卻會在孩子手中自動消失。忙於工作的父親,想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母親被迫成為孩子學校生活的隱形人,卻又是孩子家庭生活的主要照顧者。父親為生活奔波,沒有時間替孩子在聯絡簿上簽名。
(二)投入— 新住民教學工作
2009年,筆者參與社團法人臺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NGO)開辦的「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教導新住民女性識字教育。由家訪聊天中了解新住民女性來臺,初嫁人婦各有不同的辛酸故事,生活上的需求,適應上的困境,異國文化上的調適。參加生活適應班的新住民女性,認真投入課程的學習中,努力的讓自己融入家庭和社區。
2015年,筆者在高雄市大義國中,繼續成人教育新住民中文班教學。從105年學年度開始,因該校全校學生人數為467人,新住民學生約占全校人數1/4,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辦理社區新住民成人教育(中文)專班,校長主動提供免費的中文識字課程。透過中文班的學習語文增能,家長能看懂老師發的通知,瞭解孩子在校生活點滴。
二、新住民對臺灣社會的貢獻
新住民女性嫁入臺灣,夫家對她的期待與要求:「生育-照顧-勞動」,必須快速完成這些基本任務,尤其生育子女為首要(曾昭媛,2009:7-9;陳曉筑,2010)。她們默默潛身於家庭,扛起照顧老人、操持家務重擔。
她們嫁給臺灣人,幫忙補充農村人手不足,讓低技術勞力的男性,擁有婚姻生活與傳宗接代任務得以延續。同時,也延緩長期照顧制度人力資源不足的窘境,適時照顧全家老小。在現實上,新住民女性追求更好環境離開母國所做的選擇,正好提供臺灣人力資源的需要。
三、跨國婚姻的真實樣貌
顧美俐(2011:171--207)所做的研究,臺灣的經濟與生活條件比較好,而且臺灣男生比較疼老婆而且會幫忙照顧小孩、做家事等。現實生活上,部分新住民來臺之後,還是要奮力的工作分擔家計,甚至比在家鄉還要來得辛苦。筆者(2016)研究訪談中受訪者表示,星期一到星期五工作,晚上回家要做家事帶小孩,禮拜六還要到工廠加班。為了要多賺一些加班費,等有足夠的錢時,可以帶孩子回到自己的國家探望自己的父母。
廖元豪(2006)認為許多人刻板印象中,把「外籍新娘」的形成因素是單向的:臺灣因為生活環境好,自己國家貧窮,一心想要過好的生活來臺灣。『嫁給臺灣郎,是我一生最大的賭注』。作者芒草香(2014)在她的文章中表示:『像我這樣的越南媳婦,來到他鄉,只是希望能得到第二個家庭疼愛、體諒、照護。不只是自己,我更希望所有嫁外國人的越南女孩能夠被先生疼愛、被夫家尊重,那是我們的夢想與渴望。請諒解,也請幫助我們,不得已要遠嫁的女孩子其實很辛苦!』婚姻的內涵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局外人總無法體會局內人的想法。
四、新住民融入臺灣家庭的困境
(一)溝通問題-人生地不熟
語言與識字是新住民女性進入本國所面臨的最大難題,語言有障礙,則無法適當表達情感與反應情緒,使得婚姻經營困難。無法運用言語溝通,使得新移民女性人際關係出現困難,無法融入生活圈。不識字影響參與孩子學校活動的機會,阻礙新住民女性與外界接觸(李麗日,2007:151-178)。
(二)生養子女-傳宗接代問題
迎娶東南亞外籍配偶之臺灣男士結婚的主要目的,就是傳宗接代與延續香火。周圍親友催促生育,生兒子是重要任務。不管是否接受或認同「傳宗接代」和「重男輕女」的想法,但新住民女性在生兒育女方面承受莫大壓力。在教養上,有文化差異、語言、文字溝通的困難與內在衝突,在比較傳統之家庭,難有個人意見的表達(李瑞金、張美智,2004:101-108)。
(三)、夫妻相處-精神壓力、家庭暴力與受虐
經由仲介將跨國婚姻視為「買賣」,有些丈夫和婆家認為,用錢買來的婚姻,在家中的地位與社會的角色不易被接納(曾昭媛,2009:7-9)。加上臺灣人民對東南亞國家的歧視,於是,新移民女性被虐待案例不斷出現。
自知離開家暴的不容易,以隱忍方式將威脅降到低點,換得爭取子女監護權 (王宏仁,2001:99-127)。在識字教育的課堂上,有學生表示,居留證到期是否續辦的決定權要看老公臉色。
(四)、個人因素
新住民女性來到新環境,重新適應易出現緊張、敏感或身心的不適。面臨懷孕、生產後,必須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家務繁瑣、照顧家中長輩,而沒有多餘時間學習中文,面臨識字學習的困境。魏秀珍(2013)調查「臺灣新住民家庭的代間互動」結果顯示,新住民常說,「我不是不識字,而是不太懂中文字」 。
五、新住民語文增能的重要性
賴建達(2002)在其研究現場中發現,由於外籍配偶不認識中文字,因此連家庭聯絡簿都無法簽寫、了解內容。對於學校以書面形式宣導、溝通的訊息,想參與孩子的學習與教育,常受限於不識字的困境。
(一)提升新住民女性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育作為一種增能,課程的設計應該與本國成人的識字課程不一樣。除了以新住民女性為主體外,也應同時關注到其配偶的參與問題,以消除夫家對新住民參與識字的擔憂與不安。教學現場的支持與關懷,可以提升接受識字後的滿足感和增能(劉金山、林彩碧,2008:33-43)。
(二)識字教育成為新住民女性的「賦權」運動
女性因為識字產生「賦權」,賦權是指藉由教育來開闊視野,女性總是被形塑成多聽少說的沉默者,成為政策制定的局外人。經由語文增能,融入周圍環境,日後發聲並表達自己意見,爭取自己權益。
當新資訊、新觀點不斷衝擊女性的想法時,女性對角色地位產生自覺。女性主義認為女性是處於社會劣勢地位者,要喚起女性自覺意識,在工作中吸取經驗智慧,才能擺脫劣勢,顯示女性識字教育的重要(洪若烈,2007:217-229)。
(三)女性自主與政策對話-找尋主體性的發展關切自身的處境
透過婚姻移民,離開自己的家鄉,尋求獨立與自主,希望獲得「尋找一個更好生活」(searching for a better life)的機會,在經濟或社會階級上,有向上流動的可能。筆者從2009-2019年看到中文班的學員,從新嫁娘初為人母的緊張, 到孩子就讀國小到國中階段,參與孩子的學習,融入在地環境,到中文班學習語文,自己身歷其境學習注音符號、 筆畫練習、 寫國字、 閱讀課文, 關切自身的處境 。2003 年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不要叫我外籍新娘」更名活動,過去歧視性的「外籍新娘」,「外籍配偶」的稱呼,現被國家正式沿用的「新住民」所取代,看到新住民女性在社會運動的動能展現。
2010年的市長議員九合一選舉,民間社團負責人帶領新住民姊妹成立「不合格公民參政團」。2014年的市長議員九合一選舉,高雄鳳山區市議員候選人選前座談會,新住民對政府政策中明確表達我們要什麼、我們不要什麼?(不合格公民參政團,2014)。
六、新住民中文班教學經驗
新住民女性因為全球化資本主義,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飄洋過海到臺灣這塊土地上,委身於家庭成為臺灣好媳婦的角色,承擔家中大小事,又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夏曉鵑(2002)以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識字教育的目的在於能替自己發聲,相互連結成為組織,為自己爭取權益。希望識字班能讓新住民女性走出封閉孤立的處境,而教學者能做什麼呢?
(一)教材撰寫
「我不是不識字,而是不太懂中文字」,筆者跳脫部頒新移民課程綱要的框架,實地與姊妹訪談,沉澱後開始撰寫教材,以姊妹生活經驗為主體。姊妹來臺後的生活點滴,研究者與學習者共同建構教材內容,較能得到姊妹認同。提高學習意願 ,讓日日他鄉為故鄉。
第一課:開學了
我在○○國中「新住民中文班」學習中文,新的一年,新的學期,中文班要開始上課了﹗
面對新的學期,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又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這些話告訴我們,學習任何新的事物只要有開始,就有希望,再抱著認真學習的態度繼續去學,遇到困難,也不放棄。最後,都會有收穫。
就算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也不要讓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今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二)如何教
主要教學方式如下:
- 學生學習ㄅㄆㄇ。
- 練習注音符號拼音。
- 學生上課練習生字,教學者在旁指導。
- 老師一面批改上週作業及回饋學生作業,一面閒話家常。
- 學習帶著走的能力,學習使用字典,練習查生字。
- 筆者的教學經驗發現請來臺較久之新住民女性,成為教學的協助者,對初學者用母語翻譯解說,能跟上教師進度,提升學習意願,克服學中文的困難。
(三)戶外教學:高雄市大眾交通工具體驗
活化課堂上所學知識,中文班學員會使用一卡通電子票證,或自行完成購票程序,搭乘火車、捷運及轉換環狀輕軌列車至目的地,體驗高雄市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將教室移到戶外。
結語
當跨國婚姻移民的第二代進入國中小學就讀,新住民的身分變成學生家長。以本校為例:透過成立「新住民中文班」學習語文增能,家長看懂老師發的通知,瞭解孩子在校生活點滴,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不再是生活中的隱形人—「她者」,而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照顧者─主體,經由文字書寫有自信在聯絡簿上簽名,這不是夢想,而是語文增能的賦權。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親,風雨無阻用心學習,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學習典範。
認識是改變的開始,「新住民中文班」作為語文增能(empower)是永續學習,不用怕被歧視,媒體淺碟式或失衡性報導,經由識字教育最終能替自己發聲,用實力證明自己。人生就像茶葉蛋,要有裂痕才入味(Turbulence is the spice of life)。乾坤未定,新住民們就是黑馬。
特此感謝:
參加新住民中文班的學員們、社團法人臺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的工作團隊、高雄市大義國中陳建興校長領導的行政團隊。
參考文獻
一、專書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夏曉鵑,2002:195-227。
二、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41期,頁99-127。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 期,頁101-108。
李麗日,2007。〈女性外籍暨大陸配偶社會服務資源利用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2 期,頁151~178 。
林君諭,2003。〈外籍配偶識字教育觀察與省思〉,《社教雙月刊》,113期,頁46-53。
洪若烈,2007。〈外籍配偶識字教材使用的學習成效之探討〉,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107 期,217-229。臺北縣: 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
曾昭媛,2009。〈「跨國」婚姻不是「買賣」婚姻〉,《婦女新知》,292期,頁7-9。財團法人婦女基金會。
常雅珍,2010。〈老師實施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之個案研究〉,《立德學報 》 7:2,頁39-60。
廖元豪,2006。〈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臺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恩與言》,44卷,3期,頁81-129。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灣社會研究叢刊》,09期,頁195-227。
劉金山、林彩碧,2008。〈從「識字」到「增能」─ 外籍配偶課程規劃之合理模式〉,《學校行政雙月刊》,頁33-43。
三、論文部分:(依姓氏筆畫編排)
林磯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曉筑,2010。《臺北新故鄉-臺北市外籍配偶生活適應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廖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蘇欣霞,2016 。《 新移民女性接受生活適應輔導課程之經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四、政府文件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戶政司(2019)。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2019年9月14日,取自 http://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Data/41020626871.doc
教育部,2019。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佈概況統計 。107學年度,教育部108年6月編印。
不合格公民參政團,2014。2014市長議員九合一選舉於11月16日高雄鳳山區市議員候選人選前座談會,(tifa1105.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12.html 2015/7/14)
魏秀珍,2013。教育部「臺灣新住民家庭的代間互動」調查,《中央社》。http://news.sina.com 檢索:2013/05/14
芒草香(2014)作者:Hương Cỏ May:〈他鄉之夢〉嫁給臺灣郎,是我一生最大的賭注。 2014 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首獎】中文版。臺北: 文化部。檢索:2015/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