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碧玉(新北市自強國中老師、新北市人權教育議題輔導團專輔)
2017年年底,全球掀起ME TOO(我也是)運動是該年10月「哈維·溫斯坦性侵及性騷擾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該詞源於2006年社會運動人士與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在<聚友網>上最早使用了「Me Too」這一短語,當時伯克發起了一場草根運動,在被性侵犯的有色人種、特別是底層女性中推廣「用同理心實現賦權」,而「Me Too」便是這場運動的一部分。伯克提到,那時有一位13歲的少女向她傾訴曾遭受的性侵犯,而她當時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一經歷啟發她開始使用「Me Too」一詞,她說她希望當時能用這個詞來回應那位少女。
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受到了伯克的啟發,於2017年10月15日在推特上鼓勵所有被性騷擾或侵犯過的女性儘可能地傳播這個詞,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使人們能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與普通性。自此之後,數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標籤來公開她們的不快經歷,其中也包括許多知名人士,次日推特上出現超過了50萬次「# Me Too」。而<臉書>上一天內就有470萬人在1200萬條狀態中提到了該標籤。有數以萬計的女性回覆了米蘭諾的推特。而另一些男性則通過標籤「我會如何改變」來承認他們有過對女性的無禮行為。
除好萊塢之外,「# Me Too」宣言還引發了音樂界、科學界[、學術界、政界等各個領域對性騷擾與性虐待的廣泛討論。該年11月12日,數百人在好萊塢參與了「還我職場遊行」與「我也是倖存者遊行」,以抗議性侵犯行為。此一標籤或意義相同的類似標籤已在全球多國使用中,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英國、法國、加拿大、以色列等。
2018年4月3日臺灣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舉辦「勵馨30 重返初馨」系列活動記者會時,邀請臺灣民眾參與同月21日在中正紀念堂的「多陪一哩路# Me Too大遊行,勵馨接住你」遊行,主要訴求為反性騷擾、反性侵和支持「我也是」運動。
「# Me Too」運動不斷延燒,越來越多名人勇敢說出自己曾受性侵、性騷擾的遭遇,這個運動有如星火燎原,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然而《美聯社》指出,「# Me Too」運動雖然轟動全球,在許多國家卻面臨來自參與階級、文化甚至政治上的限制與挑戰,以致於難以發揮正向影響力。
筆者在今年3月底參加第七屆亞太青少年人權高峰會,會議中一名來自南美洲中部巴拉圭的女大學生,提及該國還是一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家,在巴拉圭由於戰爭因素一夫多妻制仍然合法地被實行着,這裡的女性幾乎没有任何話語權,她們每天任勞任怨,為家中的男性─父親、先生和兄弟服勞役,有苦也不能說,非常的可憐!
另一位來自印度的女性朋友則提到印度受到傳統男尊女卑的風俗影響,婦女社會地位低落,現實生活中的婦女有如次等國民,一般女性的教育水平都不高,勞力的工作主要是女性負責,職場工作女性卻只占二至三成。印度的父權主義和封閉思想造成對女性的苛刻與歧視,例如傳統思想中認為月經中的女性是骯髒的,不能和別人在一起生活,甚至會被趕出家門及離開學校,就如同具有傳染病一般得隱藏起來。
2018年在印度上映的電影中就指出全印度只有12%的女性使用衛生棉,大多數女性仍然使用布條,又因為曬布條只能藏著,不能曬乾的布條或使用其他的物品,導致每年死於陰道細菌感染的女性大有人在。會議中的印度朋友所參加的團隊,其任務就是教導印度女性從使用衛生棉開始到正確面對月經的態度,破除社會迷信與禁忌,期待讓女性獲得價值與尊嚴。
筆者在課堂上將這些真實案例和學生分享,並說明婦女權利的意涵及與投票權有關的歷史演變。
婦女權利是指世界性的婦女和女童所主張的權利和自由,其概念為19世紀的女權運動及20世紀的女性主義運動建立了基礎,在一些國家這些權利已經制度化或得到法律、本地習俗及行為支持。婦女權利概念的常見議題包括但不限於:身體完整和自主權、免於性暴力的權利、投票的權利、擔任公職的權利、訂立法律合同的權利、在家庭法中享有平等權利、工作的權利、公平工資或同工同酬、生殖權利、自行管有財產的權利、獲得教育的權利等。
爭取男女同等參政權是18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之後,歐洲民主理念和女權主義興起的一部分,19世紀開始隨著男女平等受教育權的普及,更多女性加入推動男女平等參政權的運動,第一個賦予女性平等參政權的是曼島於1881年開始,女權和女性參政意識的源起地法國,則是到1944年才通過法律確定男女平等參政權。在二十世紀被稱為「新大陸」的北美,加拿大女性1918年獲得投票權,美國則是1920年。我國婦女獲得選舉權是在1947年,當時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男女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女性有權選舉和參選。
與婦女權利相關的法規是《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簡稱CEDAW,1979年12月18日聯合國大會決議於1981年9月3日起生效。通過並開放給各國簽字、批准和加入,現有188個締約國,被視為婦女人權法典。公約的成員國須承諾履行一系列的措施,中止一切形式對婦女的歧視,包括:確保當地法制男女平等、設立機構有效保障婦女免受歧視、消除個人或組織或企業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以及生育權的保障。
在臺灣的推動歷程,則是由由民間婦女團體發起,外交部提出並於95年7月12日行政院院會通過,函送立法院審議後於96年1月15日三讀通過,該年2月9日總統簽署頒發加入書,由外交部委託諾魯駐聯合國代表團代為轉交,但在三月下旬被聯合國退回。雖然臺灣此次CEDAW的簽署沒有被聯合國所接納,但無損於臺灣向國際共識表達政府落實、致力維護與改善的意志及對國內人民的明確承諾。
由於1960年11月25日多明尼加共和國的政治活動家米拉瓦爾三姐妹,被特魯希略政權惡毒暗殺,在CEDAW生效後,一些婦女運動活動家就將這一天作為反抗婦女暴力問題的紀念日,而在1999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指定11月25日為消除對婦女的暴力國際日。
筆者曾經設計有關男女特質分析的教案並於課堂中實施,主題名稱是<百萬小學堂:有問有答特質記帳簿>:
以男子氣概的小故事和<女童不愛粉紅芭比挑戰性別刻板>的新聞影片引起動機,讓學生分組討論並分享:你認為什麼是男子氣概?和你認為小女生一定是玩娃娃,小男生一定是玩超級英雄嗎?為什麼?
開展活動一則是閱讀<男女錯調>漫畫書,故事大綱為某天早上同一中學的學生里美和武,在急忙奔跑中相撞後靈魂竟然對調。兩個人一開始在生活及心靈上都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動,且極度排斥對方的生活方式,到後來卻漸漸的接受並且互相發現對方(不同性別)在生活上的特點與不同於自己原本性別的辛苦之處。讓學生省思如果自己發生『靈魂對調到另一性別的人身上』的事:會喜歡換一種性別的身體來生活嗎?為什麼?以及你認為換一種性別的身體來生活最不方便的事情會是什麼?並發表自己的想法。
開展活動二從古代的花木蘭、王昭君、包青天到現代<玩芭比的男孩吳季剛躍上枝頭成A咖>的故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只要讓所有人都能展現與發揮出全方位的陽性與陰性特質。如此一來,在這個社會裡,「愛、同情、分享與滋養性」的陰性價值,和「控制、結構、佔有與地位」的陽性價值都能受到同等的重視與對待,這種陰陽同體的社會才是最好的社會。
為協助學生深刻明瞭性別平等的議題,筆者曾經以參與式教學法帶領學生參加北北基桃四縣市專題寫作競賽,主題名稱是<五咖偵「廁」隊~基「廁」過了沒?>,讓學生進行實地探究,從廁所這件事探討性別平等的意涵和做法,內容簡介如下:
從國內外的許多照片中看到:很多女士在某一地點排隊排得長長一串,大概就可以猜測她們排得是甚麼!答對了!就是上廁所!所以我們就從生活周遭來開始偵『廁』,看看男女是否獲得真平等?
第一考科:由『廁』面看平等:『公共廁所』是近代都市的產物,起源於1855年的英國,剛開始只有男廁。從公廁發展史而言,從來沒有一天男女是公平的,從只有男廁到後來的男女廁等面積劃分法,更是一種漠視真實需求的設計理念。故而常見女廁外大排長龍,男廁卻明顯有許多空置現象。其實不同性別因為生理差異,女生排泄系統較複雜,排泄較頻繁,又有月經問題,每次如廁時間約是男性的2-3倍。近年來在進行公共場所規劃時常會訂定男女廁所數量的比例,從1:1開始要求到 1:2、到1:2.5、再到1:3。因男女先天身體構造差異,內政部在95年11月30日規定大便器數目女用:男用屬同時使用類型者增為5:1;屬分散使用類型者為3:1以上,以保障兩性在衛生福祉方面之基本需求能建立在實質的平等,所以應該要藉由男女所需如廁時間及女生會比男生頻繁的情況來看平等,而不是要齊頭式假平等。
第二考科:性別同權但異構:從生理及心理層面進行分析,給每個人相同的福利,必須對於男性及女性都有便利性,且依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設施,才是真平等。性別關係就是經由空間所展現的權力關係,提出「空間就是性別」概念的畢恆達先生帶動「五四新女廁所運動」,終於在1996年,內政部通過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第三十七條」,大幅提高公共建築物女廁所的數量。一間廁所必備的條件,必須要符合所有男女差異的不同。在科技日新月異下,一直更新我們廁所內的數量和用品,來節省我們如廁時間,以增加我們工作時間及效率。一間廁所也需要符合兩性生理去創造,設備上也是要符合男女生理結構上的需求而調整。所以兩性平等,從廁所出發!
第三考科:五咖實地探『廁』:我們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到國內外各地測量如廁時間、男女廁數量是否符合現今法規?偵廁地點設施是否足夠?統計結果:如廁時間女生約男生的2.9倍。假設使用公廁的男女人數相同,則依據我們研究結果:女廁數量應是男廁數量的3倍才是合理的,這樣也才能說符合男女真平等。但是五咖偵廁隊實地探廁結果,在實地探廁的64個地點中僅有24個符合此一比例,國內國外都未全部通過基廁標準,大多都是女廁比例少於男廁比例,從這點看來,我們便可以發現男女性別依然存在著不平等,因為廁所數量不足,導致許多女性大排長龍等廁所,因此建議政府或民間企業能多多改善這方面,期望從現今起可以從公廁開始,做到不分性別都能有真平等的待遇!
第四考科:『廁』門零歧視:從玫瑰少年葉永誌和北京奧運舉重銅牌盧映錡等公廁新聞事件省思:我們有什麼方法協助解決外表或行為舉止較中性的人的困擾呢?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推廣兩性廁所-無性別廁所。設置無性別廁所可以方便不同人士使用,比如家長帶同子女使用廁所、殘疾人士、不同性別氣質的人士、跨性別及變性人士等,使他們不會因如廁而慘遭異樣的對待。
第五考科:『廁頭廁尾』真平等:以問卷和資料蒐集方式探討有關公廁使用者、企業及政府對廁所種種不平等待遇或急需解決的問題(乾淨衛生和安全性等)的處理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澳洲人性公廁與隨處可見公廁;新加坡法規加重罰治理公廁、推廣健康廁所、改善公廁關心特殊人群;德國公廁讓企業包,規定城市繁華地段每隔500米應有一座公廁,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應建一座公廁,以廁養廁著名品牌廣告讓廁所賺錢;馬來西亞方便盲人廁所增加點字標示;英國推出「口袋廁所」民眾想在哪「方便」都行……。借用他國經驗,考量本國國情,人民和政府一起有智慧的解決廁所的不平等及其他問題,做到真平等。
因為這次的題材讓我們了解到女性的諸多不便,還有社會上仍未落實真正的兩性平等,因此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創造出一個平等的社會。平等將會是現在社會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它將不能再被忽視,要想破除齊頭式假平等,應由日常生活中開始宣導平等的真諦,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改變現狀的力量。只有兩性權益均獲得平等保障,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就讓我們從對待自己周圍的所有人開始,大家採取一致的行動來達成CEDAW中健全婦女發展,落實保障性別人權及促進性別平等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