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浩崴(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校友)
前言
國立成功大學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簡稱學研營,為成功大學每年暑假的一大盛事,邀請未來一年即將上任的領導人們(社長、系會長、學生組織幹部等等…),參加六天五夜的營隊。在營隊中學習領導人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熟悉學校的制度與流程、互相認識彼此交流。讓他們在面對未來一年的領導人生涯時,能夠早日克服恐懼,快速上手,並減少與學校的磨合期。類似的活動在各大專院校皆有之,名稱與規模不盡相同,台灣大學的社團負責人研習會與政治大學的學生團體負責人研習營僅為一到三天的活動,且課程以靜態演講居多,淡江大學的淡海同舟則行之有年,亦為五六天的大型營隊。
過去
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的前身為社團領導人研習營,歷屆的主辦者皆為社團聯合會幹部,招收對象僅限社團社長,不包含系會及學生會、系學會聯合會等學生組織幹部。在2003年時,由於當時的社聯會在總召人選上有些困難,故課外活動指導組委託當時的學生會會長--林紀甫,將其延續下去。紀甫接下後,正想要讓學生會的幹部在正式上任前的暑假,能有一段學習與成長,於是擴大了招收對象為全成大未來一年的領導人,第一屆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於焉誕生。在臨危受命下,第一屆的營隊安排僅為三天兩夜,課程為基本的演講以及學校的公文流程,並承襲以往的傳統在校外舉辦。
第二屆總召為當時的社聯會會長--周明輝,明輝認為以往在校外舉辦,學員對營隊的印象就是吃好住好,跟下屆領導人提到學研營時,是以「反正是學校花大錢讓你去玩,幹嘛不去」的觀念,反而忽略了課程,如此對學研營的長期發展而言是相當不利的,且校外舉辦的金額十分龐大,卻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經濟效益十分低落。於是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拉回成功大學校內舉辦,像一般高中生營隊那樣住宿舍,吃便當,突顯營隊的核心,以豐富精緻的課程和經驗老道的隊輔,帶給學員最深的印象。由於課程豐富多樣,原本三天兩夜的行程容納不下,而將營期延長一天變成了四天三夜。 第三屆由周傳文創立了行銷活動組,結合了公關、行銷、包裝、美宣等功能於一組,使營隊的整體性從營前的公關宣傳到營中的活動包裝都相當一致,也使得此一組別從此成為學研營的常設組別。第四屆時出現了大變動,課程跳脫前三屆以靜態演講為主的模式,當時的課程組員--楊傑年,主導設計了三個堪稱經典的課程:「三會你我他、PA(Personal Adventure自我探索)以及Cosplay(角色扮演)。」三會你我他透過精心設計的劇本,三個演員扮演三會代表,從幽默詼諧的對話中,讓當時對於三會(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系學會聯合會)並不是十分了解的學員,認識三會的基本輪廓與背景;PA則是透過遊戲的形式,讓學員參與其中,反思自己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沒有框架的限制,沒有正確的答案,學員能學到多少,端看其參與多深且花多少時間思考;Cosplay對一項議題進行討論,學員會先分配到某個立場,或許贊成或許反對,學員在不知道角色將會對換的情況下,前半場積極辯護的立場,反成為下半場轉換角色後令人頭痛的言論,使其親身體會「同理心」的重要性。三會你我他延續了兩屆後,由於成大學生對於三會的了解日益進步,達成了階段性的工作而退場,PA與Cosplay則一路延續至今,每年皆對學員產生巨大的衝擊,使其深刻的反思與學習。
第五屆由楊傑年擔任總召集人,課程出身的他花費歷來最久的時間,長達半年的籌備期。首創組內分組的課程、擔綱幕後製作的科技、負責凝聚情感的行活、掌控基本需求的生輔以及各項經驗豐富的隊輔,共同構築了筆者認為學研營五屆以來最精華的一屆。第六屆因為總召即將於七月底入伍而首次將營期拉到七月中舉辦。總召提出一個很棒的構想:「成果發表」,讓學員在參與完營隊後,能有具體的產出,除了過往的課程接收者外,還能扮演活動提供者的角色。可惜在總召出來時間點偏晚而營期又提早的情況下,籌備時間較為不足,以致於成果發表的呈現不如預期,但挑戰總難免如此,且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為往後留下了一點伏筆。第七屆是繼第三屆後,第二次以大三升大四的學生擔任總召,並首次嘗試引進未參與過學研營的同學擔任組長,期許能為學研營帶來嶄新的思維。中間的摩擦在所難免,但最後還是圓滿的共同完成了第七屆學研營。
現在
在甫落幕的第八屆學研營中,總召為黃一峰,是目前的歷屆總召中唯一依循正軌上來的,由學員到組員再到組長最後接下總召,完整的經歷讓他對學研營有著與他屆總召相比,多一分的認識。今年的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課程的連貫性與行活的包裝完整性皆為歷屆之最,創造了筆者認為八屆以來的最高峰。把第四屆以降多年,大同小異的課程形式,做出了更好的突破:「敢」首次跨出校門,踏入社會環境。在交換東西及完成指定任務的過程中,學員們親身體驗了如何與社會共處,如何與環境互動。開會技巧議題討論師長座談會,整天下來的配套課程,讓課程間的鏈結加深,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綜觀八屆,筆者將一到三屆稱為學研營1.0,完成基礎的架構以及大概的輪廓,課程較偏向靜態演講及著重在學校的制度流程;四至七屆可說是學研營2.0,在過往的良好基礎下開始發揮創意,在課程中加進了更多的互動,讓學員更能參與其中,設計上也偏向領導人所應具備的一些能力如溝通技巧、企劃執行等等…;第八屆則進入了學研營3.0,跨出校內舒適圈,走進現實的社會,並將相關的課程做連貫性的串接,使每個課程能藉由前後課程的鏈結發揮更大的效益。
未來
成功大學地處台南,先天地緣上的限制,使得資源與機會並不如台北來得豐富。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為校方提供大量資源以及許多心力關注的重要活動,更應思索自己的角色,除了培育領導人基礎的能力外,是不是能有更多的發揮,更大的格局?或許整合三會或善用校友的力量,引進外界資源注入成大;或許除暑假外另闢時段開設其他活動:分享會、讀書會、論壇、Workshop等等…;或許以學研營的名號去爭取機會如企業參訪、短期實習、高階領導人座談等等…;乍看之下也許會覺得不可能,但現實社會中很多的阻礙與難題,會因為學生的身分而有轉圜空間,而有討論機會。只是我們自己能不能勇於做夢,敢於嘗試!
我相信,學研營是有著無限可能的,唯一能限制其成長的,只有籌辦團隊的想像力。期許有一天,「國立成功大學學生組織領導人研習營」的名聲,不只是成功大學知道,而是全台灣都知道,每年暑假,有一個很優秀的團隊,會舉辦一個很棒的營隊,在台南,在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