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聆岑(學生輔導組心理師)
Dear 老爸:
我知道你很關心我呢!擔心我的幸福跟將來,謝謝你給我這麼多、這麼多的愛。
我知道你擔心我會被沖昏頭,所以很多事情沒有考慮好就一頭栽進去,然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不過我想請你放心,我絕對沒有被沖昏頭;相反的,我一直都在努力思考我在做什麼,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我都有拿捏分寸的。
認識這個男生,是同學介紹的,我想他是好意,也總不會害我吧,所以那時候他說他同學想認識我,老實說我也沒想太多,只是當做多認識一些人也挺好的;不過也心想,他介紹的人,應該好不到哪去吧,也不敢隨便行動,反正交交朋友也無妨。在跟他互動的過程中,我一直很認真的觀察他,從互動的過程當中,大概就可以稍微了解這個人想法、個性…等。
這段日子以來,我覺得這個男生非常細心,很會為他人著想,而且對於女生非常尊重。當然啦,我也知道,如果一個男生要追一個女生,一定是百般討好,變得很貼心,就為了讓對方留下好印象;所以,我也偷偷觀察他在對待其他人的態度,例如在牽機車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人也要牽車,雖然他先去牽,不過他會先讓對方,而且悄悄的挪動自己的機車,讓對方比較好牽;碰到別人有需要幫忙的時候,他也會順手幫忙。上次他來家裡的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他也會主動幫忙,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都是他先幫我想到很多事,喝水啊…什麼的;而且不是只對我而已,對他的朋友,不論男女都是這樣。我想這很重要,至少比較能確定他不是刻意討好我,而是真的很細心、很體貼。
再回到你們很擔心的問題,有關學歷的部分,你們會擔心學歷相差太大,會造成很多問題,包括溝通上、或相處的心態上。其實我也會擔心,我還擔心的是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我的學歷而有壓力,可是我就是我,不是因為我有學歷才是現在的我,我跟人互動的時候是用我想法、我的價值觀、我的感受在互動;唸書是讓我的想法更有彈性、更寬廣、接納更多新的經驗,但是大家常常都只用學歷的框框來框住我,然後有這樣的反應..『哇,好厲害,我可能比不上你……』、『你書讀得比較多,懂得比較多,我不要在你面前說太多…』。
可是,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雖然我會唸書,而且只有我的領域懂多一點而已,然而還有好多好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就像你或姑姑,常常會跟我分享很多人生經驗,你也常常教我要開放自己的心胸,跟不同的人學習,我覺得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還有不足,或許在專業領域,我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數;但是在其他領域,你們才是博士;我是用這樣的心態在跟每個人相處的。
學歷與工作當然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因為它可以提供一個基本的篩選,幫助我們比較容易找到跟自己想法、價值觀相似的人,但一樣學歷的人,並不能保證在想法與價值觀上就能契合。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我很重視想法與價值觀能不能契合,如果不同,根本『話不投機三句多』,我也不可能跟他有更多的互動。此外,我是一個很需要有人可以跟我分享想法跟感受的人,我們常常會有很多很多的想法跟感受,包括生活上的感動,難過的事、快樂的事、生氣的事…,但是要找到能夠傾聽我們、了解我們的,其實並不多,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契合,對我來說很重要;而我覺得他能夠傾聽我、了解我,給我很棒的回饋,不會把我說的當作無病呻吟,也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很無聊,而是真的用心去體會與感受我所感受到的。我覺得除了你跟媽媽以外,我很難找到像他這麼心靈相通的人。我想兩個人在一起,本來就是互相扶持,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能彼此分享與交流;既會擴大彼此的眼界,在心靈上又能相通;會因為對方而希望自己變得更好,也能從對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優點,覺得自己很棒,跟他在一起我就有這種感覺,沒有任何壓力。
我其實一直不斷在思考我自己到底要什麼,到目前為止,除了學歷方面,我覺得其他一切都是OK的;那學歷的差距是不是可以改變呢?目前看起來是可以的,而且我覺得對於我的學歷,他也不會覺得有壓力,他介紹我給他朋友、同事認識的時候是很自在的,反而是我自己,擔心會給人家壓力;我想某一個程度也表示他並不會因為我的學歷而有任何自卑;那也是一種自信吧。
我很希望有你們的支持,你們的支持對我來說會是最大的動力;而我也需要有一個能夠聽我訴苦、陪伴我度過壓力的親密朋友,這就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非常重要的,也或許是自己一點小小的私心吧,希望有人可以讓我抱怨與任性,那麼我才可以走得更順。
不過當然啦,誰曉得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或許以後我發現我們之間是有嚴重的差異的,或許真的遇見比他更好的,我覺得更適合的。誰知道呢?只是現在,我需要你們信任我的選擇,相信我不會做出讓你們難過、生氣的事,也相信我的眼光。別太擔心好嗎……
很多人想到要跟父母溝通,通常會搖搖頭,認為很難跟父母說的通,尤其是感情的事,爸媽總是會對我們選的對象有些不滿意,親子之間因而產生許多摩擦。其實親子溝通有幾個要領,掌握住了,會讓我們跟父母溝通更順暢喔。
第一,如果用講的不通,就用寫的吧。說話跟寫字不太一樣,說話需要很即時的反應,有時候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大腦很容易受到影響,不經思考說出很多情緒性的話,往往會造成彼此傷害。但寫的就不一樣了,用寫信的方式,我們比較能平心靜氣思考,看的人也比較心平氣和,有時候反而更能傳達想要傳達的訊息。
第二,溝通的時候要能時時站在父母的立場想,「為什麼他要反對?」、「他生氣的是什麼?」、「他是不是擔心什麼?」,表面上是生氣、反對,但背後隱含的意思可能是擔心跟愛;如果能看到父母言語背後的涵義,就可以針對他們擔心的部份去思考與處理,也能適時同理他們的情緒。
第三,要幫助父母了解我們的觀點。有時候因為雙方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也要幫助父母了解我們在想什麼,以及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目前已經思考過的部分有哪些,因為很多時候父母是擔心我們莽撞地做決定,如果能愈清楚讓父母了解我們已經思考過什麼,父母的擔心跟疑慮也會降低。
千萬不要為了賭氣而逃避跟父母溝通,這樣只會讓父母更焦慮,而且因為不了解,更不能接受我們的決定。如果你在跟父母溝通碰到問題,建議你可以多找一些人討論;當然,也歡迎你到學生輔導組來跟心理師一起討論看看,也許會得到更多不同的新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