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雯(成大學輔組心理師)
現代人精神壓力較大,遇到「失眠」症狀的人,不在少數。輔導中心在近來也接到不少因為「失眠」而感到困擾的案件。但究竟什麼定義才符合「失眠」呢?遇到「失眠」的時候,除了請醫生開立幫助睡眠的藥物之外,又可以怎麼處理呢?在這裡,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現代人常遇上的「失眠症狀」!
<失眠的定義>
一般來說,失眠有三個定義:
1、難以入睡。 就寢後半個小時不能入睡。
2、易於驚醒。 晚上覺醒時間超過半小時。
3、睡眠持續時間短於正常。 亦即醒的過早。
在許多時候,有上述一種表現且起床後依然有疲憊、嗜睡、頭腦不清、甚至有頭疼、頭暈等現象,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影響工作和生活,在臨床上可診斷為失眠。一般來說失眠對人體並不會有立即生命上的危害,其傷害主要是精神上的,因為失眠使人容易有脾氣暴躁、攻擊性強、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勞等的狀況。失眠對人精神上的影響容易導致器質性的疾病,還會使人免疫力下降,使人的身體消耗較大。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失眠」是一種症狀(symptom),而非疾病(disease)。若失眠情形已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損害時,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幫助,找出造成失眠的原因。而絕大部分受到失眠困擾的人在經過專業人事的協助下,都可從失眠中復原。
<失眠類型>
根據失眠持續的時間,失眠可大略分三種:
1.短暫性失眠。時間少於一周。這類失眠一般在人突然面臨較大的問題時發生,如壓力、焦慮、興奮等。另外,在到了海拔過高的地方或有時差變化時也會發生。
2.短期性失眠。時間一周到一個月。嚴重或持續性的壓力會導致這類失眠。如果對壓力處理不當,這類失眠會演變為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時間長於一個月。這類失眠一般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慢性失眠者往往是平時睡眠質量不高,由上述兩種失眠轉化而來。
<失眠原因>
許多狀況會造成失眠的症狀,包括:
1、身體上的疾病或生理方面的變化造成的失眠。
2、外在環境變化,如: 太熱、太冷、太吵鬧等,使人難以適應。
3、心理因素,如焦慮、不安、情緒低落、不愉快等也可引起失眠。另外很多精神障礙疾病也會造成失眠,如神經衰弱、憂鬱症等;還有,對「失眠」本身的恐懼也會引發失眠的再發生。
4、飲食影響:除了服用一些藥物會引起失眠外,一些食品和飲料也會導致失眠,如茶、咖啡、可樂等含有刺激神經的物質。酒精會使人睡眠變淺。而戒酒的人也會失眠。睡前食用甜或油膩的食物,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降低睡眠的品質。
<失眠的治療>
失眠的治療最重要的是消除導致失眠的各種因素。如消除心理緊張,改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服用刺激性的食物或藥物等。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失眠,利用藥物療法,短時間使用小劑量助眠的藥物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方法,但是,醫學界大多認為,安眠藥只宜短期使用,長期服用則易產生依賴性,濫用更有害無益。所以,如果說安眠藥是失眠者的一位「朋友」,也只能是位「暫時的朋友」。同時,在用藥物之前,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用藥,以避免藥物濫用的發生。
找專家和心理師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在失眠治療中也是重要的幫助。對於心因性失眠來說,有的睡眠障礙專家認為,藥物只是一種輔助治療,只有心理治療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臨床上我們發現,許多個案對「失眠」的恐懼心理,會使失眠的治療更加困難。保持一個平和的精神狀態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失眠看得太重,試想,世界上那麼多人失眠,他們不還是照樣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呀!
當我們遇到失眠,卻認為還不需要到就醫的狀況時,我們可以怎麼辦?在這裡提供幾個“小撇步”讓大家參考:
1、與其在床上數羊,不如瀟灑起床
如果在床上睡不著而越來越煩躁,最好起床做點別的事,等有了睡意再上床。如果在床上強迫自己入睡,往往事與願違,越躺壓力越大,越不容易入睡。
2、讓自己養成「床 = 睡覺」的習慣
很多時候,在睡前保留一些安靜思考的時間,整理紛亂的思緒,有助安心入眠,讓自己能夠專心睡覺。同時,不要養成在床上做其他事的習慣,如閱讀或講電話。別讓自己將「床」與「忙碌」畫上等號喔!
3、給自己放鬆的環境
前面提到,環境上的改變會造成適應上的困難,房間太熱、太冷或太吵,睡衣穿太緊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因此,佈置舒適的睡眠環境,放鬆心情,必要時使用耳塞、眼罩等工具,或是睡前使用有助於睡眠的芳香精油讓自己入眠都是不錯的方法。
4、適度的運動
許多時候,我們在白天並沒有耗盡全部的精神和體力,以至於在入夜後依然精神飽滿,體力充沛。這個時候,睡前適度的做點運動消耗體力,可以令我們感到疲憊,提早入睡的好方法喔!
5、了解失眠的本質,克服對失眠的迷思
其實,睡眠時間長短都是因人而異的,有人一天睡9個小時還不夠,有人睡5個小時就精力充沛,因此,睡得少未必就是失眠。認清楚「失眠」的本質,能夠幫助我們克服對於失眠的恐懼。有些自稱幾個月沒合眼的人,在實驗室檢查後,卻發現即使是最嚴重的失眠者,一夜之間總是會有一些短暫的睡眠。許多失眠者在長期經驗失眠的情況下,漸漸的喪失了睡眠感,便也漸漸的在無意識中誇大了失眠的症狀,加深了自己對於失眠的信念。事實上,只要了解「失眠」的成因,化解心理對失眠的迷思,便可克服對於失眠的恐懼,讓自己一夜好眠!
參考資料:
1、DSM-IV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2、行政院衛生署 【台灣e院】網站 http://sp1.cto.doh.gov.tw/doctor/
3、B.J. Sadock & V.A. Sadock; (2002), Synopsis of Psychiatry 9th 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