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黃雅玲
背景說明:台東縣立新生國中公民科張靜如老師,於校內實施少年版教材(責任),並由初鹿國中校長代為在高雄所舉辦的社會科國教輔導團的會議中,報告實施成果。
由於國中課程緊湊,進行少年版教材實為不易,張老師的相關經驗與心得彌足珍貴,,將訪談其內容整理如下,可提供其他教師實施少年版教材之參考。
一、如何得知此教材?為何選擇少年版的教材?
有位同事是扶輪社友拿給我兒童版教材,感覺教材內容很生活化,又很符合法治教育的精神,應該也有給國中生的版本,於是上網搜尋,自行購買少年版教材。
一開始在九年級的體育班,實施兩堂「正義」概論的課程教學,原本想說才兩堂課程,對學生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改變,但後來有一位學生告訴我說,他原本看到身心障礙學生跌倒不會想要去扶,因為覺得不關自己的事情,但是上完了課之後,看到身障生跌倒會主動去扶他們起來,覺得自己應該要將心比心。因此,我體會到了這樣的課程對於學生而言是具有啟發的功效,若給七年級上,成效應該更大,於是申請到國教輔導團社會學習領域自主計畫的研究經費,給七年級體育班實施完整內容「責任」。
二、在何課程中實施?花多少時間?完整?連續?或經過篩選?融入?學生的程度?年級?
體育班七年級晚上的課程,從二月份至五月份,每週二晚上7:00-8:30實施,共進行約三個月,將「責任」十二課上完。
感覺上七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對於概念的接受較不易,如果實施對象改為八年級,對於概念的吸收可能更容易;然而又覺得很多觀念,不提早提供與教導,又甚為可惜。
三、哪些概念學生較易接受?有無文化差異的問題?如何轉化?課程實施有無遇到困難?
學生對於責任的字面定義瞭解程度佳,但對於遇到問題時的批判思考或運用技能的能力較為薄弱。
教材內容多為條列式概念,較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要自行加入相關繪本故事來吸引學生。且討論內容過多,學生無法吸收,需選擇核心的問題進行。
由於教材是翻譯過的,感覺上有些文句並不是很通順。
教材中部分案例有明顯文化的差異,需要自行轉換,例如:p.28的「自由的導航員」故事另外改編成「莫那魯道」故事給學生討論。
困難:1.每週進行一次似乎不足。2.教材有較為艱深的部分,如:公聽會的演練(花了三週時間)。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較為困難,需給予更詳細且明確的步驟說明。3.學生也應有自己的學習紀錄(由於不是每堂課都有學習單,如果能由學生自行記錄行為的改變或者觀念的習得,如此更能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較能觀察其行為轉變。
四、學生的哪些表現或反應能證明課程的成效?(舉具體的例子,課程內或外之表現?)實際成效如何? 或者如何說服其他老師在課堂使用此教材?
前測及後測自行設計內容,並統計結果。除了觀念的吸收之外,該班導師及其他教師的反應,學生行為明顯有改善。
1. 由於學生統一住宿,以往時常發生學生錢包遺失或東西被偷。經過此課程教學,學生學習到,掉錢包,不是只有責怪其他人,自己也應負起保管的責任,因此掉錢的情形有減少。
2. 課程進行,時常有小組討論的機會,學生關係較為和諧,會互相關心,也較為團結。
3. 以問題思考為中心的教學法,讓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增加許多。同時也會造成進行課程的一些困擾,有時學生會反應「老師,這與現實生活不符合」等語,需要適時的價值澄清及觀念導正,不過這就是教育者應該要面對的。
4.作業繳交及整潔打掃情況都有所進步。
該班導師很配合課程的進行。
五、課程實施的方式是互動式的嗎?有無進行活動?如何與現有課程結合?
由於教材強調的就是互動,會配合教材的敘事方式,分配角色給學生,學生們都很喜愛角色扮演或演戲的內容。
有想要與現有課程結合,然而是首次實施,經驗不足,現在對於教材內容有所了解,往後會隨時融入在正式課程中。
六、有無改編教材或學習單和輔助教材?(能否給我們參考?上網提供給其他教師)有無教案? 或上課內容摘要?
教材內容多是條列式,學生比較不容易吸收,會找一些相關的繪本,如:【不是我的錯】、【豬奶奶說再見】等帶入,或者討論時配合時事議題進行。
由於初次實施,不夠成熟,暫時無法提供給其他教師參考。
七、實施過程中家長或學校的態度?其他老師的反應?
體育班的學生大部分都住宿學校,教師要與家長取得聯繫較為困難,因此,本次教學活動並無家長參與。
學校方面知道我有進行這樣的教學活動,給予我極大的自主空間。
學校另外一位公民科教師,認為此教材很棒,囿於國中的課程緊湊,找不出時間進行,覺得實施要很大的勇氣。
八、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實施?
倘若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體育班的夜間課程部分,會進行「正義」的主題,因為跟學生的行為較為相關。
普通班八年級的課程,會考慮將「責任」融入現有課程中進行。
九、其他相關建議?
希望法治教育資訊網上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料,例如:給學生的前測、後測、回饋單等資料。以減少自行摸索的時間。
希望能夠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師一起討論,增進教學效能;也希望法治教育向下紮根中心能夠提供更多的活動和專業人員,給台東地區的教師和學生幫助。
(訪談者為法治教育向下紮根中心台東地區聯絡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委員)
教學前測題目與結果
1. 我對於責任的定義? 平均:4
2. 我對於自己在家裡的責任? 平均:4
3. 我對於自己在班級上的責任 平均:4
4. 我能分辨對於某件事情負責任的益處? 平均:3
5. 我能分辨對於某件事情負責任所需付出的代價? 平均:3
6. 我能判斷自己是否要承擔某件事情的責任? 平均:2
7.我對於無法兼顧的責任能做出適當的選擇? 平均:2
8. 我能知道為什麼對於某件事情一定要決定誰要負責? 平均:2
9. 我能判斷某件事誰該負責? 平均:2
教師評語:學生對於責任的字面定義瞭解程度佳,但對於遇到問題時的批判思考或運用技能的能力較為薄弱,因此教學方向應以分析與討論、小組作業、合作型的團體活動與模擬活動的內容,除培養學生具有認知的能力外,更能具有批判思考與做出決策的能力。
教學後測題目與結果
1. 經由這次的學習,我對於責任的定義? 平均:4.5
2. 我對於自己在家裡的責任? 平均:4.2
3. 我對於自己在班級上的責任 平均:4.5
4. 我能分辨對於某件事情負責任的益處? 平均:4
5. 我能分辨對於某件事情負責任所需付出的代價? 平均:4
6. 我能判斷自己是否要承擔某件事情的責任? 平均:4.5
7. 我對於無法兼顧的責任能做出適當的選擇? 平均:4
8.我能知道為什麼對於某件事情一定要決定誰要負責? 平均:4
9. 我能判斷某件事誰該負責? 平均: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