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雅玲
暑期輔導,有四堂課時間,對國一升國二的學生實施「民主基礎系列少年版教材—責任」內容,雖短短四堂課卻有許多感想與收穫。
此教學機會緣於陳老師覺得班上學生帶不起來,整潔工作競賽每週都是全年級最後一名,導師交代的事,班上總有一堆人唱反調,班級經營失去效能,師生關係亦頗為緊張。
陳老師找我商量,希望趁暑期輔導課程,給該班學生講些繪本故事,藉此調整、改變該班學生的行為。於是毛遂自薦「民主基礎系列」少年版教材,從正義、責任、隱私、權威四個主題,討論後選擇了陳老師覺得學生最迫切需要的「責任」,進行四堂課的教學活動。(教案、學習單、回饋單、回饋單統計請參附件)。
第一堂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致為課程設計重點,討論何謂的責任基本概念,並設計團體活動『責任大轟炸』,利用競爭活動成功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致,同時藉此釐清不少似是而非的觀念。
前一、二堂課,該班同學每提及責任的同時,也不忘抱怨該班導師也有某某責任等語,顯然對與導師之間的不良互動十分在意,經過適時引導與價值澄清,提醒學生課程重點在於回歸自身思考責任的意義。在第三堂課此種「只怪老師不反求諸己」的怪異現象逐漸消失,學生不僅能夠投入當下課程活動的進行,正面的回應也明顯增加。
最後一堂課,除了複習相關責任概念、填寫學習單之外,最後的十五分鐘,以「負責任者上天堂」的自編故事作結束。僅有四堂課無法將少年版教材十二課單元全部上完,教材內容只能進行至第六課。故借用敘事治療的概念,將『責任』所要強調的精神用輕鬆的故事來傳達,責任的背後有益處也有代價,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意涵;故事成效意外的豐碩,學生反應熱烈。
「負責任者上天堂」的故事內容及上課情形記錄如下。
************************
「各位同學,經過暑假的四堂課,不知道你對於『責任』有無更多一層的瞭解,距離下課還有十五分鐘,我要講一個故事,做為整個課程的結束。
小明、小華與小安三個人,一同去工作,三個人對於責任都同樣的負責,唯一不同的是心態,小明怕被處罰,所以只會做到老闆的最低要求;小華喜歡得獎賞,對於老闆的要求,努力做到八十分;小安則是不管處罰與獎賞,只要是他負責的事都要做到一百分。
各位同學,你們猜猜看,十年之後,這三個人分別擔任三種不同的職位,店員、店長、大老闆,請問你們覺得誰是哪個職位?」
學生們經過一番討論,一致認為小明是店員,小華是店長,小安是大老闆。
「嗯,故事的確是這樣發展的,但是請記住故事裡雖然有三種不同的身分,但是三個人的評價並沒有優劣或高下之分。小明只是個店員,薪水也最少,但是請各位同學想一下,我們剛剛複習的,關於負責任的益處與代價,薪水不多的小明獲得的好處是什麼?
可能是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做他喜歡做的事,或者陪家人。而小華是店長,薪水當然比小明多,但是他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作店長的人要付出較多的時間與心力,也因此可能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老師,我知道了,小安當大老闆,賺最多錢。」坐在講台正前方,平常總是故意跟老師唱反調的家宏,很認真的說。
「很好,作大老闆的確可以賺很多錢,但是承擔很多責任的他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過勞死!」坐在教室最後面,課堂的前半節還帶有莫名敵意的小汶舉手大聲說。
「小汶,講得很好,這是很有可能的,小明可能能夠活到八、九十歲,而小安卻可能四、五十歲就過勞死了,其他同學也想一想作大老闆還要付出什麼代價?」
「沒時間跟家人相處!」「會生病!」不少趴著聽課的同學,此時也都坐起身來加入討論。
「還有『自由』!例如郭台銘董事長,他如果心血來潮想吃個蚵仔麵線,可能很困難,因為會有大批媒體搶著拍他。」
「他可以叫人家送去給他吃,」小汶很有想法,馬上接腔。
「可是如果他就是想去店裡吃,而又不想給人家看到。」
「可以帶面具!」「整形…」「戴頭套…」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獻策。
「同學們都很有創意,但是不管怎麼說,吃個麵線就要大費周章,這不就是他要付的代價!」拍拍黑板上的『代價』二字,得引導學生回到討論的要點。
當學生陷入如何『讓郭董順利吃麵線』的討論時,趁勢帶入下一階段的討論:「好,故事繼續進行,轉眼又四十年過去,猜猜看,他們三人怎麼了。」
「死了?」第一排個頭嬌小的阿明,膽怯的說。
「答對了!他們三個人都死了,來到天堂的門口,要等待上帝審判,決定他們是否可以上天堂,還是要下地獄。大家猜想一下,誰可以上天堂?」看到學生很有反應,我的故事也越講越起勁。
「覺得小明可以上天堂的舉手?」零零落落地只有幾個人舉手。
依序詢問,當大老闆的小安得到最多人支持。
「還有沒有其他答案?」
家宏很興奮的說:「三個人都不行!」
「剛好相反,三個人都可以!」帶著微笑向學生拋出這個答案。
「為什麼?小明賺最少錢耶!」
「因為上帝說,上天堂的標準不是比誰賺得錢多,而是衡量每個人有沒有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畢竟每一個人都當大老闆,那誰來幫我們維護環境清潔?誰來做基層的工作?這個社會可以運轉的很順利,不是因為有許多大老闆,而是每個人都能敬業認真的在自己的工作上。所以,上帝對小明、小華、小安都說同樣的話:『你們辛苦了,你的一生都有努力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所以你可以上天堂。』
負責任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不管將來各位是要作小明、小華還是小安,都希望各位同學能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好好面對責任再做出選擇。祝同學們有個愉快的暑假,請記得將回饋單交回來,再離開教室。」講完故事,噹、噹、噹,也剛好下課鐘聲響了。
************************
講述故事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態度的轉變。
班長阿仁,總趴著上課,四堂課下來,幾乎是半睡眠狀態,不論是分組競賽還是討論,完全提不起興致,好幾次都是交作業時,隔壁同學才將他搖醒,心想這樣的課程對他而言可能過於枯燥無味,也就不期待他的參與。沒想到在最後說故事的時候,看到他漸漸坐正,甚至熱烈參與討論,下課時,主動將回饋單交到講台,對我說了聲:「老師,謝謝!」,讓我驚訝不已,而他的回饋單上寫著:『安排的很好,讓大家都能瞭解負責任的好、壞處。』
還有坐在教室最後面的小汶,課堂的前半節在複習責任概念時,與她視線相對,不知為何瞪了我一眼,又轉過頭去。帶著莫名敵意的她,也在聽故事時,態度有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不僅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看我的眼神也友善許多。她在回饋單寫著:『收穫很多』,同時也是唯二勾選「非常願意」參加其他法治教育主題課程的學生之一。
阿仁與小汶都不是班上吵鬧或積極發言的學生,剛開始上課時不會特別去注意到他們,直到多數同學都投入參與的第四堂課,才有餘力注意到這些安靜的身影,而他們態度的轉變,確實令我意外。
猜想如此意外收穫,是故事準確傳達了教材的精神,「責任」的要點在於個人自主權的展現。這跟學生的過往負面經驗不同,對他們而言,提到責任,通常是被成人評價行為的時候,又畏於成人的權威無法抵抗,結果就是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因此對於「責任」容易產生防衛心,時時防衛著教師是否又要透過不同的方式來指責他們沒有做好的地方。
「民主基礎系列教材」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中心,重視學生參與課程進行及尊重學生表達意見,可大幅減少學生的抗拒與防衛。但是少數敏感度高的學生,仍需臨門一腳,最後「負責任者上天堂」生活化的故事,引發學生熱烈討論之際,最後的心防終於打開,不同於以往的觀念才得以進入學生心中。
概念的傳達,非行為改變的萬靈丹,透過教育給予學生思考之鑰,開啟不同的視野觀點,學生能有機會選擇不同的行為,改變也才可能。不知道這四堂課,能否達成陳老師所寄予的厚望,但看到學生的回饋,就已經是進行此課程最大的收穫。
(本文作者為法治教育向下紮根中心台東地區聯絡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委員)
附件說明:
附件一:教案說明
附件二:學習單Ⅰ
附件三:學習單Ⅱ
附件四:學習單Ⅲ
附件五:學習單Ⅳ
附件六:回饋單
附件七:回饋單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