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惠君(文山國中實習老師)
某一天接近中午的課,悶熱的天氣,再加上快下課了,學生們的心浮動起來,實習了快一年,學生在我眼皮底下動來動去的情況很難不讓我察覺,根據我當學生十九年來的經驗,這些學生正在私下傳閱一些東西。
我走過去咳嗽一聲,招了招手:「拿來~」。
看看手上的三、四本書,我想,航海王跟死亡筆記本的確比我的國文課好玩,想到當年我的瓊瑤跟灌籃高手的下場,心想這次可算是立場調換了,我開玩笑式作了個警告:「帶回家再看吧,現在要聽我上課,要不然我下次考試除了考課本之外,再加上這兩本的默寫。」
什麼是違禁品?有一個很簡單的定義,違禁品就是「學生攜帶之物品足以影響學生專心學習或干擾教學活動進行者」。這些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就像是漫畫、電動玩具、情色書刊等等所謂「戕害青少年心靈」的東西,這些是最常被認為會影響學習或干擾教學的違禁品。第二種就像是刀械、槍砲、毒品這些東西,我個人認為這些基本上已經算是犯罪了,他們的功用也不單單只是「影響學生專心學習或干擾教學活動進行」這樣的小事,所以呢,本文要討論的「違禁品」是指第一類。
我回想自己十幾歲的時候,當時班上小說、漫畫、情色書刊、電動玩具之類東西在學校的流通一直沒有斷過,所以,像是突擊檢查和在學生離開教室時翻學生的書包這樣的事情十分常見,而沒收和代為保管,通常是最後的結局。如果這些禁止的動作是因為這些違禁品會影響學生學習,或干擾老師教學,那我的成績應該就推翻了這項假設而一直被沒收的情形也只是讓學生前仆後繼,最起碼我的同學不會因為被沒收而奮發圖強,開始用功唸書,反而把精力放在如何不被發現上,這樣的循環更讓學生和老師陷入我查你你躲我的循環中。當然,我知道這些「違禁品」的確是會讓學生沈迷,但是,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禁止這件事,似乎成效不彰,反而會更加深老師和學生的對立,這並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
換一個角度思考,是誰去界定什麼是違禁品?去界定違禁品的成人,真的有去看過這些東西的內容嗎?漫畫一般來說都被視作違禁品,但是,漫畫裡的描繪並非全然對學生無益,以灌籃高手這本漫畫為例,漫畫中有打架的畫面,也有打籃球的畫面,學生回去會學打架,還是學打籃球呢?若只是禁止,那教育便無從介入去引導學生作判斷。所以,如果只由成人單方面去界定什麼是「不好」,那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阻礙了學生們去判斷「好」的能力呢?
由成人單方面地去限定,並要求學生服從,我想,這樣並不是培養好公民的開始。當學校對違禁品作管制的同時,如果加入了學生的聲音,和教育的介入,「違禁品」反而變成正面和負面皆有的「教材」。以剛剛所舉的灌籃高手這本漫畫來作例子,如果學校和老師願意和學生作討論,一方面研究漫畫中所描繪的籃球運動的好處,一方檢討漫畫中主角的傷害自己的作為,學生應該會去學習漫畫裡對籃球運動的執著,而不是模仿裡面所描繪的打架場景。有爭議的地方,才是教育發揮的場域,讓學生去藉由和成人的互動中,去學習判斷,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公民,紮根民主的教育理想。
那該怎麼樣使老師和學生雙方對違禁品作討論呢?首先,要建立溝通的管道,並構築信任的基礎,進而引導學生作判斷,並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的想法是「召開班會」。班上利用班會的召開成為老師學生溝通的橋樑,公開討論違禁品為何被禁,同時,老師願意傾聽學生聲音的作法也會漸漸使雙方信任彼此,開放的討論會漸漸形成共識,並引導學生對漫畫、小說、電玩、情色書刊等比課本還能影響學生的東西有判斷能力。老師和學生一起分析這些違禁品當中的問題,並且利用專業來溝通,例如像是情色書刊中對性的偏差觀念,可以請健康教育老師和輔導老師針對當中的錯誤觀念作詳細完整的問與答,當違禁品被攤在陽光下被檢視時,便可以讓學生從中學習。當學生和老師一起對違禁品作檢視後,便可制訂全班皆認可的班級公約,利用學生自己建立的公約,對自己在課堂上應作的學習負責,而不會認為學習是被逼迫的。
與其禁止,不如拿來當教材,我自己的青少年時期也很沈迷於這些「違禁品」,畢竟瓊瑤和漫畫的確比課本好玩多了,就像是現在時下流行的網路遊戲一樣,禁止也只是在表面上看不到而已,君不見網咖一堆國高中生嗎?教育不應當只是在學校進行,建立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也不是只有知識和技能,分析判斷和為自己負責的能力和觀念才是老師在教育學生上的重心。說老實話,漫畫、小說、電玩、情色書刊等等違禁品比課本更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教育若要融入生活,怎麼可以不好好利用這些「違禁品」呢?
「喔,對了,」我回過頭看著學生,學生游移不定的看著我,我笑了笑:「你們回去後,把這幾本漫畫中你們覺得最好看的地方,寫成小小說,給老師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