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慶安(中正國中七年級)
能力分班,對學生時期的我們而言是很常見的,例如小學英文課的A、B班、補習班的好壞分班、高中的成績分班,以及每年常見的學力測驗。
記得小學的英文課真的差很多,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都要交出一篇英文的自我介紹信,學校的英文老師就會以這些文章來分好壞,好班是A班,壞班是B班,好班的老師比較盡責,壞班的老師比較混,怎麼會這樣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曉得A班上課就是上課的樣子,功課的難度也比較高,而B班上課不是講話就是聊天,功課不交的不交,上英文課就等於沒上一樣,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為有些人會覺得B班比較好混,所以就會故意把用英文寫的自我介紹信寫的很差,這種的能力分班已經害了很多人,這種的能力分班已經讓很多人的英文底子沒打好,這種的能力分班實在已無立足之地了。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如果說要讓我們激起奮發向上的精神,那就值得了,像補習班的好壞分班、高中的成績分班,也許是因為比較接近國中、高中的學力測驗吧!因藉著學校的老師及家中父母的督促,使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會是前三志願的資優生,所以補習班的分班,雖然兩班的上課內容一樣,但老師不同,就會讓人有一定要上好班的想法,我認為這種能力分班的效果是再好不過的了。
至於高中的成績分班,我認為是好是壞決定在個人的想法。
如果考上好學校的人太自大而認為自己太厲害了,不管怎樣都會贏,開始整天吃喝玩樂(我認識一個人就是這樣),結果卻考上了一個不怎麼樣的大學。如果考上壞學校的人認為自己不可能再爬起來,要爛就爛到底,這種能力分班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我認為能力分班還是比較適合給國中生、高中生使用,小學生是在學基礎,起跑線是一樣的,如果基礎沒打好,這麼快就接觸到以成績來分是好是壞,恐怕會影響到後面的發展過程。在國中、高中的階段,師長只會一直灌輸給當學生的我們一個觀念-「讀書」,尤其是國中生的生活,除了讀書讀書還是讀書,否則就是考試考試再考試,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離不開課本內容,已經完全脫離小學的那種快樂學習的方式,所以關於能力分班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我現在的班上,導師就把我們班分成A、B、C、D四個階級,每次小考的分數,各階級會有各階級的標準,老師就會依這些標準來做適當處罰,是最能讓我們功課進步的方法,這樣的能力分類方式讓我們自然而然、不知不覺中成了鞭策的原動力。
其實以能力來分班是好是壞,是要看用在什麼地方。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管你是屬於好班生,還是成績比較不好的人,好班的人不可以瞧不起功課不好的,在壞班的學生也不要氣餒,也許你不會讀書,但一定會有更好的路在等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