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祝筠(苗栗縣立文林國中實習教師)
人是群聚的生物,無論我們再怎麼強調自己的獨特個性,很自然的我們就會在茫茫人海當中找到我們所謂氣味相投的朋友,同參悲喜,笑淚與共。
還記得吧,小小女孩兒偷偷聚在一塊兒結了金蘭,宣稱自己就是四人幫的年紀,男生開始看見女生走過會臉紅心跳,喜歡誰是球場上哥兒們交換幾個眼神的秘密﹔再長大些,我們擠在同一間小小的寢室,抱怨作業太多教授太過殘忍,社團忙到爆炸一同尖叫,有八卦偷偷擠在床上說也不嫌熱,記得門要關起來就好。
一路行來,擁有這樣記憶的人我看見你的嘴角浮上一朵微笑。
如果你還記著這些,那些。也應當有這樣的朋友,為著現在可能都想不起來的理由討厭著對方,可能是流言所致,也許真的氣味不搭軋,所以他或她便因此被排除在團體之外,有這樣的人嗎?更甚至,他也會被大多數的人所排擠厭棄,他走路的樣子總是低著頭,有這樣的人嗎?其實他也沒做過什麼壞事,只是不管怎樣他都會被人嫌,有這樣的人吧?
今年是我進入教育界的第一年,職稱叫做實習老師,尚處在學生與老師身分之間尷尬的過渡,不過也有好玩的事情,因為年齡相差不多,所以能和學生比較親近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只要稍微細心一點,就能透過導師實習和教學實習,來觀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情形,以及任教班級的生態、小團體的動向等等,除了可以增加自己的教學經驗值之外,也不失為幫助自己班級經營順利上手的一個好方法。
我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學生是相當直率的一個族群,因為年輕,所以不會隱藏什麼,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他們就是真誠對待,不假文飾。也許正是因為年輕,尚未成熟,在國中校園的互動中,因為人際上發生的衝突或情緒困擾每秒鐘都在發生。
幾乎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事件,小團體與小團體之間的不合,或是誰討厭誰,說起來大家的學生生涯也一定都發生過,其實可以理解,合則來,不合則去,無傷大雅,也是回憶。只不過也有弄到最後,所有人都覺得不舒服的狀況產生,姑且就稱作「校園排擠」吧。
就我的觀察與了解,會發生排擠事件的原因並不複雜,老師如何妥善處理就才是學問,單是覺得她笨、覺得他長的不好看,反應慢、功課很差、或是純粹源自妒忌,朋友之間簡單的幾句交談往往就可以決定『我們要不要跟他好』,主導的團體也有可能為了彰顯友情變的越來越龐大,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的蜚短流長也開始在班上流竄,一切就像滾雪球一樣,原先單純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則開始對被排斥的當事人產生壓力,最明顯的應該就是:『敵意』。
說說一件最近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場面:在我代課的二年級某班,有個男生被班上大多數人所排斥,明顯到考試傳考卷也不會傳給他,他得自己走到講台來向老師領卷;開週會時沒有人要跟他一起坐,還有女生掩著鼻子當著他的面說他流汗很臭很噁心,也不願意與他有所接觸,她們宣稱他會傳染奇怪的病毒;眾人有意無意的言語傷害,或是捉弄,其實站在講台上看的非常清楚他的轉變,這個男生從一開始滿臉莫名其妙,慢慢到後來他總是露出落寞、隨便大家要怎樣的神情,走路也開始彎腰駝背,自信心也明顯地逐漸流失。看在眼裡,其實心裡真的很難過,他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是個天性純良的孩子,卻因為眾多同學的喜惡,而背負莫須有的攻訐與罪名。也許我們可以說小孩子的遊戲,過了這個年紀長大成熟就會明白自己當年幼稚,但是我認為這樣的敵意對孩子自尊影響極大,更不容忽視。
當時在處理這個狀況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我也是憑直覺,同學嫌他打球流汗不好聞,我就教他要注意自己的衛生,多準備一件運動服裝在運動時更換,為自己準備一條毛巾隨時擦汗,也可以避免吹風感冒;同學嫌他會咳嗽所以我給他一罐八仙果潤喉,教他要多喝開水;同學認為他笨手笨腳,我就找機會讓他幫我跑腿做事情來證明他的能力,諸如此類,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班上的同學仍然不明白尊重的意義,不懂如何尊重,類似這樣的事件就會不斷發生,在這個部分我想我並沒有做的很好。
人權應當存在於哪裡,意義如何,各家詮釋不同,我想最簡單用一句話來講:人權存在於人的尊嚴。當某人的人格受到貶抑,環境的排斥使他失去了發聲的權利,其實這也提供了一個有關校園人權的討論題目,除了髮禁和師生關係,同儕之間的互動往來也值得教育者關注,我很想聽聽大家的意見,身為一位老師,學生因為不懂而傷害他人,除了立即性的制止和人道安慰補償,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