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彥佑(高雄市林園國小教師)
《書籍簡介》
書名: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作者:夏曉鵑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9月
《書評》
新住民?外籍新娘—我要怎麼稱呼您?
「新住民、新移民」這樣的字眼,能在臺灣受到重視,也能成為一群「外籍新娘」得以接受的名詞,有很大的貢獻,是來自於這本書─《不要叫我外籍新娘》。這條路,走了二十年左右,在臺灣,也才慢慢適應、習慣─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無獨有偶的,「新南向」這個名詞,也在這幾年的臺灣,不斷地被提及; 也許是因為政治因素,也許是因為經濟因素,也許是觀光旅遊因素……有太多的也許,都讓我們看見「新南向、新住民」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本書《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就是一本書寫「新南向」的故事,裡面收錄了一則又一則的「外籍新娘」的故事! 也因為人權的普世價值,讓被習慣稱呼為「外籍新娘」的她們,也希望可以摒除這樣的稱呼,進而和臺灣的所有女性一樣,擁有同樣的名字、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地方。
這本書開宗明義就提了幾個字:「我都是老娘了,還叫我新娘!」確實,有些來到臺灣已經好幾年了,結婚生子,孩子也上了高中、上了大學,依舊被用著歧視的字詞去稱呼; 身為一個友善的臺灣人,實在該為此反省、檢視。其實,從字面的解釋來看,「外籍新娘」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歧視、低俗的稱呼,背後代表的是一群沒有生活能力、沒有經濟生產力、佔用臺灣移入國資源的東南亞女性。但這樣的稱呼,真的合宜嗎?在我們臺灣人普遍不想從事低階工作時,倘若如果沒有他們付出的生活力、生產力,那我們的社會有辦法運作嗎?
社運緣起,開啟關注「外籍新娘」的聲音
本書作者夏曉鵑,是社運界赫赫有名的有力人士,許多人也都知道她積極處理外籍配偶的議題(如今已正名新住民)。從早前的美濃識字班到今天的南洋臺灣姐妹會,再到如今許多為東南亞女性爭取權利與訴求的貢獻,她為新移民女性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在本書,她娓娓道來一路的心路歷程,也讓外籍新娘的姐妹們趁機發聲,並附上學者,如廖元豪、陳雪慧、王君琳、張明慧等……相關論文。作為了解新住民的議題,本書可以是一個入門教材。
在這個領域中,夏曉鵑採取的是參與觀察法。她不僅僅是在旁觀察,而是參與其中,改變被研究者的命運。作者夏曉鵑認為:「整個社會改變的力量,其實是從底層的人民站起來,而不是來自菁英的帶領。」所以從早期一直帶領識字班的運作到後期的成立社團,夏曉鵑逐漸放手,將整個場域讓給真正的主體——也就是新住民朋友。這幾年來,我們開始出現一種「草根的力量」,希冀由一種「由下而上」的群體氛圍,去感染社會的行動。其實,在早先2000年起,就有這樣的思維模式了。
娓娓道出新住民心聲的故事
這本書總共分成四個篇章,分別為「 第一篇─總論; 第二篇─一個現在才說的故事; 第三篇─那段陪伴與成長的日子; 第四篇─我們會是一家人?」其中,第二篇章的故事,蒐集來自東南亞各國新住民的生命故事,如印尼、緬甸、越南、菲律賓、泰國……,也有幾篇故事,寫得特別令人感動,:「流浪女的故事」、「一個現在才說的故事」、「一棵樹」、「姊妹們,不要怕!」、「請媒體尊重我們」、「南洋姊妹們對國籍法的看法」、「生命的力量」。在這些生命故事中,有的是血淚斑駁的,有的是義憤填膺的,不論哪一種生命書寫的型式,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她們。
在第三篇─那段陪伴與成長的日子,筆者也喜歡某篇篇章的論述:「妹妹啊,姊姊就在你身邊」、「在地多元文化的實踐──從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到南洋臺灣姊妹會」、「迎風搖曳的椰子樹」、「南洋菸樓夢」、「南洋姊妹,臺灣寶貝──永和社大「認識臺灣的好鄰居—南洋文化」學習有感」。這篇篇章,看到了他們融入在臺灣的生活,有和家人的生活,有和社團好姐妹的交流,有和遠在家鄉親人的互動故事,字字寫來,亦字字硃磯; 往往,我們只知道他們在臺灣所受到的對待,更多是來自新聞報導中的負面消息,也因此,我們對於她們的瞭解,不但是有限制的,而是是負向的居多。但在這本書當中,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他們,也讓我們知道,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哪些值得努力的故事。
在第四篇中,採取比較理性、嚴肅的角度─「我們會是一家人?」談的是臺灣關於新住民的法律、性別與國族的問題、女性主義觀點如何看待新住民的現象,以及新臺灣之子發展與新移民女性。
今日的新住民,取代過往不堪的往事
作者夏曉鵑在本書中分析了新住民所遭遇的狀況; 然,因為時代的變遷,如果從現在的角度回首過往,會發現,其實有很多的現象已經進步,也不復當年的窘況了。在書本中提及,他們可能生活在受捆綁的家庭與社會,由於中文不流利,也缺乏家庭以外的社會關係,因此,他們可能無法像一般人在各種空間自由移動。如果從現今的角度切入,我們會發現,這十多年來,他們的中文能力已經大幅進步,與臺灣本地人在溝通上,幾乎沒有問題,甚至連口音都已經和臺灣本地人一般。
他們在求學上,也越來越多的機會。目前,有許多的學校,會在晚上開設新住民的班級,例如學習國語、學習數學,通過之後,還可以領取證書、協助就業等,想要獲取知識的管道,多元而便利; 書中提及「空間自由移動」的部分,在今日的社會也與過往大相逕庭; 現在,我們很容易看到新住民朋友,騎著摩托車或是電動車,便在車上悠遊自得。在火車、捷運、公車上,也不難看到他們的身影。時代變遷,我們對待新住民朋友的態度也應該變遷; 如今,他們在臺灣的人口,已達到70萬人,高於原住民族群,幾乎達到臺灣人口數的4~5%。
然而,筆者有一次在搭火車時,遇到一位初次到臺灣的新住民朋友,但因為英文與中文不甚流利,而導致無法在正確的站點下車。當時,她相當的著急,我甚至為她寫了一張字條,請出站的站務人員協助,更懇請站務人員可以秉持一個「友愛新住民」的態度,親切地為她解決來臺灣的問題。後來,我將這樣的事件,寫在臉書上,也得到了許多的迴響。我想表達的是,現在新住民朋友已經習慣用大眾運輸來認識臺灣。如果我們可以在公共環境與空間上,做更多利於東南亞朋友辨識的告示、乖車指南,我相信一定能提昇環境的友善程度。
本書中還提及,外籍新娘也與一般媳婦一樣,要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家庭。但並非每一個都是幸運的,許多外籍配偶還是要面對父系制度對女性的限制。在漢族的家庭成員前,外籍配偶面對的是種族與性別的雙重壓力。其中,有不少外籍配偶更遇到家暴。比較幸運的還可以獲得社工的幫忙,但還是有許多潛在的個案。由於國家政策的不完善與漠視,在外籍配偶脫離家暴後,她們需要身份證來處理一些緊急支援。但往往許多人的身份證件都扣留在丈夫手中,受害的外籍配偶難以獲得援助,因此作者抨擊公家機關的官僚作風。
而在現代,因為法令較為健全,社會也普遍接受「外籍新娘」就在身邊的情況,因此大家比較能互相諒解、包容; 雖然偶有一些負面的突發狀況發生,但大致而言,仍多能適應、融入臺灣這個大家庭。當然,有一些報導所揭櫫的社會案例,仍需要我們關注,並提供可行的方法,以減少未來的家暴、社會案件。
與外籍配偶結婚的臺灣男性,許多都是藍領階級,甚至是身心障礙人士。他們由於不容易找到婚配對象,所以很多人都找了東南亞的女性結婚。由於丈夫不是擁有5C1的白領階級,所以許多外籍配偶也需要出來工作,補助家庭。但由於語言的問題,再加上對一些政策不了解,以致外籍配偶在沒有工作證的情況下打工。也有人對外籍配偶不理解,認為她們的到來搶走了本地人的工作機會。更有甚者,認為她們是「假結婚,真賣淫」,是社會問題的製造者。除了工作問題,外籍配偶也和傳統的媳婦一樣,需要幫忙教養孩子。但因為社會無所不在的污名,新臺灣之子(也就是外籍配偶與本地人生下的混血兒)總是被認為愚鈍。臺灣家庭常把教育孩子的重擔放在媽媽身上,可是外籍配偶本身要學習中文實屬不易,如何有能力教養孩子呢?因此許多新臺灣之子的課業不如本地學生,更與母親遭受不必要的污名。
時代進步了,我們的思維有跟著前進嗎?
其實,在這十年來,筆者所認識的「新臺灣之子」,已不復當年書中所提及的現象(本書為2005年出版); 我們看到,許多新住民的媽媽,因為知道在自己的母國,因為求學不便,所以來到臺灣之後,更珍惜自己能學習的機會,也影響到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也因此,新臺灣之子,未必是如書中所提及的愚鈍,反而課業成績、學習態度比一般的同儕,還要來得積極與正面。不僅如此,今年,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孩子更有機會學習到「新住民語言」,含括了七個國家的語言,只要孩子願意學習,學校就會開課供學生選修,以期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到媽媽的母語。
在本書,來自中國、東南亞各國的外籍配偶,都以文字說出了她們的故事、她們的心聲。在本地生活的時候,她們希望能得到臺灣人的尊重,也希望不要再以「外籍新娘」來稱呼她們了。對於孩子的教養,她們也認為必須客觀以對,不能認為孩子在課業上的落後是她們所導致的。畢竟,她們也愛孩子,只是能力不足。我常常在想,當我們去到異地生活、工作的時候,我們會希望該國的人怎麼對待我們?而同樣的,如果我們能夠異位思考,把人權放在第一順位,我們是不是也能同理地對待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呢?
感情血淚之書,看見時代軌跡
這本書《不要叫我外籍新娘》承載多少複雜的感情,字裡行間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真情,有吶喊、有憤怒,但也有溫暖、有滿足。最重要的,有一群學者仗義執言,更有許多社區大學的伙伴們,真心真意地接納、疼惜新移入的朋友。我們是否應該想一想,如果是自己被貼上標籤,一輩子洗刷不掉,甚至像住了十幾年、撫養「臺灣之子」長大的媽媽,還被稱作「外籍新娘」,難道不會憤憤不平、起而「嗆聲」嗎?在社會學的分析中,向來注重「集體」的現象,因此很早便發現到「我群」和「他群」的分類方式,經常會形成社會衝突的界線; 狹隘來看,就像男生群與女生群、愛運動群與不愛運動群、黨派群、宗教群……,但這種分類其實是「人造」的。如果我們可以有「海納百川」的心態,那麼,就不會出現這麼多會讓人產生誤解、衝突的事情了。
筆者肯定這本書《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它成了多元文化當中,很重要的一本墊腳石; 從這本書出發,可以看到新移民文化的起始,可以為未來的方向指引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走在2019的今日,當我們再回首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真心感謝夏曉鵑女士為社會發聲,也感謝每位新住民朋友說出自己的故事,否則,身為絕大多數族群的我們漢人、我們臺灣土生土長的人,不會關注到少數的他們。既然,臺灣一直被稱之為友善的國度,我們就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心,來理解與認識他們,才不浪費臺灣在世界上的友善盛名!
註釋
- 5C即現金(cash)、信用卡(credit card)、車(car)、公寓(condominium)和俱樂部會員 (country club)。►
(本篇文章採取「外籍新娘」與「新住民」併陳的方式; 在書中提及的真實現象,採取「外籍新娘」一詞; 在正名之後,則以「新住民」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