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彥佑(新北市貢寮區澳底國小教學訪問教師)
《書籍簡介》
書名: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作者:陳志恆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
《書評》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是一本讓我看到書名,就不斷猜測、思考,本書想要表達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很清楚地知道,現階段永不止盡的教育改革,就某個程度而言,就是要解救「受傷的孩子」,同時也要在現今的時代中,去解救「壞掉的大人」。
長期以來,我們知道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習、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更開心、更自在地走著,當然,也希望身為大人的我們,能多理解、包容現今孩子所面對到的問題,以期求改善。但是,另一方面,又因為考試的關係,讓我們的孩子,不得不在菁英、升學主義的情況下,埋首苦讀,放棄追求自我與圓夢的可能; 所謂的快樂學習、多元發展,似乎成了一條遙不可及的路。
本書的作者陳志恆老師,從多年來擔任學校輔導教師和演講工作坊的經驗中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大多與身旁的大人脫不了關係,當然也和現今的教育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似是而非的「愛孩子」,大人常用著自己所認為對的事,來從事教養工作,然而,結果卻像強加了一個大肩背包,壓在孩子的身上,反而令他們更加的反感; 簡單來說,家長的愛,對孩子來說,是否滿足他們所需。作者陳志恆老師,便希望藉著這本書,來幫助那些受了傷的孩子,以及與孩子們互動最緊密的大人,讓大人練習陪伴、傾聽,與孩子們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關懷、尊重、支持及肯定,使孩子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且被允許活出自己的姿態。
本書共分成四個章節,以及最後作者所提出來的結語。這四個章節,分別為,「受傷的孩子與渴求愛的靈魂」、「壞掉的大人與令人窒息的愛」、「在關係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那些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事」。每個章節,會用簡單的故事、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來帶出主要的意義,再融入作者的觀點,來闡述教育的道理。在這四大章節中,還分屬幾個小節:「孩子活的是誰的人生?」、「活在『無力世代」」、「說不出口的困境?─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你是回到『孩子狀態』的大人嗎?」、「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沒有叛逆期的孩子們」、「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老師,你願意相信我嗎?」、「是幫助孩子,還是幫助你自己?」、「你和孩子的互動是真誠的嗎?」
在本書中提及了一些,值得我們再三咀嚼的文句:「孩子在意的是,大人們是否認同他的觀點,接受他們的看法、或至少不反駁……」。第六十六頁「孩子總是拿最好的表現給父母看,而有著託付心態的孩子,常因擔心讓父母失望,於是對父母說出一套看似有理的抱怨,以掩飾內心的脆弱和暫時的失敗……」。第七十五頁「學習不操控孩子。真正的互動,來自心態開放的尊重……」
其中,在102頁中,敘寫著「或許,我的成績不是那麼優異,但我仍可在其他方面,使別人注意到我,且讓他們明白其實我也不簡單……」我想,這確實是目前存在著的大問題。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回到家,看到孩子的時候,開口的第一句問話常常是:「孩子,你今天考試考得怎樣呢?」因為我們大人眼中所看到的,永遠是課業、成績,無形中,會讓孩子陷入無止盡的成績泥淖中。
倘若,我們的問話是這樣的:「孩子,今天在學校有什麼好玩的事嗎?」、「孩子,今天在學校,你和哪位好朋友互動了什麼呢?」「孩子,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今天最難忘的事嗎?」我相信,這樣的親子關係,一定會越來越好,而且孩子也不會擔心因為考試成績,而讓關係變得騎虎難下。
放眼現今的世界,其實整體的教育趨勢,已經朝向多元、自主、找到孩子的優勢能力。眾所周知,芬蘭的教育,是舉世無名的,他們的亮點,便是不過問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極力發展他們的優勢潛能,在發掘優勢潛能的過程中,老師會鼓勵學生用小組合作、分享討論、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活動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歐洲另一個國家愛沙尼亞,極力發展「程式教育」,他們讓學生在設計程式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能力,孩子可能可以寫出程式、可以發明一台機器人、可以設計一個操控家裡的程式、可以算出人腦所不能運算的數學……,孩子會在設計與創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最亮眼的部分,而慢慢取得信心。
其實,與其說關心教育,這倒是一本探討孩子內心需求的書; 作者假設自己是一位孩子,用同理、同情的方式,去思考孩子在家庭、社會中,可能面對到的問題,並試著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案。作者是一位專職的輔導教師,在每一次與孩子、家長互動與對話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習慣性地用「保護色」的方式,去隱藏內心真正的自我; 一來,可能不想讓家人受傷、讓家人知道自己的苦處; 二來,有些青少年可能怕被同儕嘲笑,而選擇佯裝若無其事。其實,身為家長的,就被考驗著,是否有一顆敏銳的心,以及在得知孩子內心的痛苦時,如何不傷害他們地應對進退。
作者的經歷豐富,作者也在本書中提出了一些親子互動所需具備的想法。我們常常說,「教育之道,為愛與榜樣而已」,這不僅適用於學校教育,也適合用於家庭教育。家長必須先能拿捏好「愛的分寸」,愛的太少,孩子感受不到; 愛得太多,又怕窒息了孩子; 這確實是一門學問,也必需靠經驗來累積。但你知道嗎?這些「學習愛孩子」的方式,是幾乎不能出差錯的,因為一旦你用錯了方法,可能孩子打從心裡,就不再信任你了,哪怕你用更好更深層的愛,他們都會在心裡防衛著一層保護機制。
這本書,有幾段是令我印象深刻的: 有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沒有因為先天條件不佳而放棄自己,反而更加認真讀書,甚至經常挑燈夜戰到三更半夜,可是在班上成績排名依然敬陪末座,而他總會找媽媽哭訴。媽媽會安慰並且告訴他不要太常熬夜,會影響到上課的精神,但他仍照舊慣例去應對考試,因而每場考試對他來說,都是心理的折磨。母親很擔憂孩子的身體狀況,因此求助於作者,乍聽之下,作者覺得不對勁,認為那個孩子是在討愛。他想讓父母看見的,其實不是優異的成績,而是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看到這個例子的我,有著很深的感受,因為我彷彿看見了之前的自己。在高中階段,我因為數學理解力比較慢,常常是班上的拖油瓶,每次只要報分數,我便低著頭,即便我再怎麼付出,效果仍是有限的,心中更充斥著令人難以形容的挫折感和無力感。終於,有一天我難受的情緒再也按捺不住,我鼓起勇氣去找數學老師,我跟他說,對於數學,我真的沒有辦法,我也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這個學科上面; 我希望我可以用國語、英語、社會等科目,來彌補數學的不足。那一次說完之後,我的心情舒坦多了,老師諒解了,也會用特別的方式,來面對我數學不佳的事實。
那一刻之後,我的心情好像逐漸見到曙光,再也不想被同學嘲笑,也開始相信,老師是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在他的指引下,他開啟了我另一個專長,他鼓勵我寫作、寫書法,帶著我投稿,提供書法比賽的資訊給我; 這些,除了老師會協助我之外,老師也和家長溝通,希望可以在雙方的合作下,讓我發到自我的亮點。我彷彿看到自己臉上的憂愁漸次褪去,重新展開笑顏,也慢慢懂得如何調適自己的讀書方式,以及遇到事情該如何用智慧解決; 儘管如今,我的數理能力依舊無法有所起色,但當了老師之後,我也才更明白,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同樣的立足點,也讓我更懂得去面對低成就與弱勢的學童。
本書還有另一個章節,提及,「當孩子口中只剩下『不知道』」、「從陌生到熟悉」,其實我也有很深的感概。在小學服務了十幾年,我一直發現,現在的孩子,對於生活的敏銳度,似乎越來越低,也越來越無感。常常,我帶孩子寫作文、問生活面向的問題,他們回覆給我的,常常是「不知道」、「沒有感覺」。我深深覺得,我們應該給孩子多一點「與生活共處」的能力,要培養孩子能夠在「陌生」中,找到「熟悉」的感覺。
這幾個月來,許多老師都接受了十二年國教的課綱研習,也一定會聆聽到「核心素養」的關鍵語詞; 其實,它只是讓我們告訴孩子,「打開對生活的敏感度,發自內心去感受身邊的事物」罷了。同樣面對一棵樹,對它無感的人,看過去就是一棵樹; 對它有感的人,會去想像它的生命、學習和它對話、打開五官,去感受它有形或無形的魅力。也許是一朵雲、一片草地、一張桌子、一列火車,就能讓對生活有感的人,激發想像力。常有云:「想像力就是超能力」,因為想像,讓孩子的世界變得繽紛、充滿無限可能、打開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這些互動方式,家長也應該與時俱進,方能建構給孩子。因此,我們不要讓孩子有「不知道、沒感覺」的答案,我們要常帶孩子培養對生活好奇的心,去認識自己、他人、社會、土地; 其實,也有更多的研究指出,多接觸生活,廣泛涉獵,可以刺激大腦的迴路,強化連結,達到觸類旁通的學習成效。
不久前,我帶一群弱勢的親子一起互動,試著讓受傷的小孩與壞掉的大人,能在生活中找到良好的溝通互動。我們一起到超市,除了購物、關心價錢之外,我請他們各組找出對各種商品的發現; 有的組別說,他們發現比較零食的熱量很有趣; 有的看到不同產地的東西,價格上都會貼著該國的國旗; 有的會算出第二件六折到底划不划算; 有的關心指示牌上的英文單字……。原本這些家長,是很少和孩子聊天的,孩子也鮮少主動和家人說心事,甚至回家也看不到家人。但在這樣簡單的逛超市活動中,我卻看到他們緊緊的生活在一起,一點也沒有隔閡。
在教育界,我們常用一個名詞,稱之為「教學相長」,其實,這個語詞不只是用在老師,其實也很適合用於家庭教育。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任何一間教室或某個校園角落,或是哪一戶家庭,都能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在彼此的生命軌跡中畫下繽紛片刻。人活著,總是要活到老,學到老,打開眼睛,看到的世界,隨時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只是看我們有沒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去找出背後的知識點。
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作者陳志恆老師以不勉強與不設限的同理心,展現對晤談學生的尊重,平時真誠主動而不刻意的關心,埋下了打開孩子心鎖的鑰匙。老師是教育的園丁,在每個學子的心田裡種下希望,等待時間讓他茁壯。這是一本值得父母師長用心閱讀、實踐的好書,讓我們的愛成為孩子勇敢的力量,不再受傷,也不再出現壞掉的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