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乾任
書名:不太乖世代
出版社:親子天下
校園當屬目前臺灣社會當中,人權最受壓制的場域,許多學生在師長的「乖巧」與「升學」合流的教育方針下,不但天賦才能的多元開展常常被犧牲,就連基本的服裝打扮自由都被剝奪,只為了生產出一批批貌似乖巧順從的好學生,卻折損了這些孩子未來人生的可能性,以名為「我是為你好」的大義名分。
不許在學青年擁有某些基本人權,只准好好讀書,而不會讀書的都被拋棄,就是過往臺灣社會默許校園現場教育下一代的潛規則,家長的默許支持,讓積非成是教育理念可以續存於校園,並且阻撓一切希望介入改革體制,恢復學生基本人權的團體,即便是政府授意的教育改革也照樣抵制。
臺灣校園現場的人權與教育理念矛盾的問題,多年來始終難解,持續懸宕。
不過,有一個人對於此一狀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行動,他是從事設計與藝術創作的蘇仰志。
蘇仰志自掏腰包,提出了「不太乖」宣言,籌辦「不太乖」教育節,將臺灣社會所有認為「教育可以不一樣」的學校/老師/民間機構/自學團體/個人全都集結起來,號召不太乖世代勇敢做自己,向整個社會展現不太乖」的精神所活出來的人生,從生活實踐凸顯出體制教育的矛盾,期盼這群「不太乖」世代的行動,能夠回頭影響校園文化,從而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不太乖世代》一書中,首先記錄了蘇仰志其人的生平和經歷,他談到了父親的威權管教和上一代對孩子們的要求(乖巧、穩定),還有自己和弟弟因為能力分班造成的傷害,有才華的弟弟因為不會考試讀書而被體制教育捨棄,而他自覺才華不如弟弟,卻只因為會讀書而被看重,感嘆教育制度壓傷了太多年輕生命。
幸運的是,上了藝術大學的蘇仰志,碰到了啟發他藝術創作的貴人,讓他敢在半夜出去裸奔,放棄大學提供的穩定教職,出來和一群夥伴創業。
在工作上有了一點成績,他回頭想起臺灣的教育問題,希望為將來的年輕人多做一點事情,於是籌備起不太乖教育節,而且越辦越大,甚至向上影響了教育部的正式教育展的活動籌辦。
蘇仰志將自己的不太乖信念灌注在教育節裡,透過各種展覽活動讓臺灣社會更多的了解未來世代需要的人才(如斜槓族、雜學化、異才)和教育方式(引導與思辯)。
書中第二部分則邀請了蘇仰志和一群同樣不太乖的青年世代,像是臺灣吧創辦人謝政豪、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呂冠緯等等,聊他們心目中的教育,以及自己的人生如何從傳統父母要求的乖巧出走,如何堅持以不太乖的精神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從這些年輕世代的言談中,不約而同看見上一輩對於子女試圖走自己路的反對,反對的理由多半是因為不穩定、有風險,「失敗怎麼辦?」若兩代之間歧見太深時,年長帶往往一個「不乖」的帽子壓下來,讓年輕世代感到自責又無奈。
蘇仰志提出的「不太乖」概念,非常精準而深刻的擊中了臺灣社會的教育問題核心點,他不選擇用強度更大的抗爭或叛逆作為提倡新教育方案的主訴求,甚至連不乖都捨棄,只選用了微微偏離主流價值的「不太乖」,一種我是好孩子但是也想要有自己的主張所以適度的範圍內反抗的「不太乖」精神,藉此降低抗爭的衝撞強度,吸納更多認同者加入,替未來接手此一信念的世代做好準備。
第三部分介紹了兩位重量級作家,同時也是資深不太乖世代的高手侯文詠和詹偉雄。侯文詠脫離醫學投身寫作,雖然因其銷量和成就頗得外界稱許,但在醫學界本身卻往往不是那麼以為然,想必當年不棄醫卻也要從文的過程,也承受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另外一位則是投身知識產業,對於臺灣的各社會領域現象頗多獨到見解的詹偉雄,他也在文中談到自己一直不是太乖巧的孩子,且為了獲得自己的主體性所做的努力。
最後一部分則是介紹在第二部分出現的年輕不太乖世代,分別介紹每一個人的學經歷背景和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大多與體制外教育或者輔助體制教育之不足有關,像是訓練老師派入偏鄉校園,建立網路平臺教育偏鄉孩子學習,還是使用網路傳遞臺灣史,以圖文創作探討社會議題等等,從這些年輕有為的不太乖世代的言談和行動中,透露出自信與不願被體制規則束縛的自由人精神,而讀者毋寧能從作品中感受到,這樣自由多元奔放的自主學習精神,是蘇仰志的不太乖教育展示圖傳遞給整個社會的新觀念,其實也是臺灣社會未來需要的重要觀念,如果臺灣想要擺脫低薪血汗過勞和代工困境,第一步也許就是將所有被乖巧順服的傳統教育理念箝制的青年世代解放出來,賦予更多孩子可以挑戰體制,可以不太乖的自由,可以透過和大人或體制的衝突與衝撞中學習並且成長,而不是在父母或師長的安排下乖巧順服的長大,直到被丟入社會後才發現自己的乖巧順服成了難以創造理想人生的制約。
全臺灣的青年世代,請團結起來,對社會說出自己的不太乖宣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