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昱嫻(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校友)
《書籍資料》
書名:「法官說了算!缺席的證據與邏輯」 開學文化:台北
作者:田蒙潔
《摘要》
本書旨在點出台灣司法體系的不嚴謹與缺乏邏輯。作者從判決書中法官對於事實認定的陳述方式、到法官對於證據分析的推理邏輯,乃至司法體系中對於科學證據的忽視。作者試圖去凸顯出台灣當前的司法體制中,有太多的不謹慎與缺乏邏輯,這樣的司法環境使得諸多案件乃是「法官說了算!」,而非立基於邏輯推理與證據,許多案件在證據與邏輯的缺席之下,其正義自然也難以彰顯。
作者根據自己在美國所受法學院紮實的訓練為基礎,重新檢視台灣的審判案例,並做了精彩的分析。作者的分析分為三部分剖析台灣的司法體系:
首先,作者從法官的邏輯思維能力談起。作者提到美國法學院致力訓練學生「像法律人一樣的思考」,但甚麼是「像法律人一樣的思考」?法律人應具備透過邏輯思維看待證據以及思考事實的能力。然而,本書透過檢視台灣案例之判決書卻發現,法官在判決書中對於事實的陳述,時而帶有過多個人的敘事意見以及主觀臆測,非純然事實的撰寫,時而透過主觀經驗認定「事實」,但這「事實」似乎越來越偏離「真實」。在事實不彰、邏輯也隱沒的情況下,缺席的證據與邏輯推理也使得謬誤易生。台灣的法官是否具備像法律人一樣的思維能力?答案恐怕被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其次,作者從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討論。在作者於本文所分析的幾起重大刑事犯罪案例中可發現,這些案件中常常缺乏客觀事實的證據來佐證被告犯案,相反的,法官常依賴於被告「自白」來認定事實,尤有甚者乃選擇性的採用自白,然而,在越來越多的警詢過程被揭露後,所謂的自白恐怕離真相有一段相當遠的距離。此外,作者亦透過案例指出法官對於證據的認定時而忽視邏輯矛盾之處,時而以常情代替客觀證據。這些案例,不啻彰顯出所謂證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令人質疑,乃至由這些證據所支持的司法體系更令人難以信服。
最後,作者最後以科學證據的不科學作結。作者直接點出案例中科學證據的錯誤、鑑識人員援用廢棄的鑑識方法,甚至檢調人員依「先射靶、後畫標」的方式鑑定科學證據,無視科學辦案的原則。在作者列舉的案例中,所謂的科學證據並未成為司法的最後一道防線,卻淪為形塑冤案的推手。
本書作者從邏輯思考的角度出發,藉由分析台灣幾起重大案件為例,闡述台灣司法體系中,法官對於如何運用證據、如何認定事實,乃是時常缺乏邏輯的思維,這樣的情況使得這些案件的結果,常常結果是「法官說了算!」。
《評論》
本書作者乃是以相當嚴謹的舉例、判決書分析的方式,揭露出法官判案過程中的不完美,以及台灣司法體系中邏輯缺席的問題。作者的疾言批判,除了針砭台灣的司法之外,或許更期待喚醒社會大眾共同監督這個不完美的司法。
不嚴謹的司法如何帶來正義
在本書討論完台灣司法體系中存在的種種謬誤之後,下一個必須正視的問題即是:邏輯缺席的司法審判過程,實踐正義如何可能?在事實認定缺乏邏輯推理的情況下,真相難以辨明,更遑論透過真相實踐正義,在沒有科學證據原則與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情況下,高舉實踐正義的旗幟,其恐怕代價會是無辜生命的殞落。
像法律人一樣思考了嗎?
前陣子在Masa Loft舉辦的殺人影展中,播放了「非法正義(West of Memphis)」這部紀錄片,讓民眾思考司法的錯誤與死刑的代價。在閱讀作者此書時,我腦海中不時回想起這部紀錄片,這部電影紀錄在美國三名男童遭殺害的事件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在被監禁18年後,直到新事證的出現,以及支持者的努力奔走之下,最後得以回復自由。
但影片的結局,並未告訴觀眾誰是真兇,只是隨著新事證的出現,讓影片略有似無的透露出另一人可能為真兇,也因此,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想:他會不會是真兇呢?那為何他成了漏網之魚呢?為何不調查他呢?時不時的興起此類的念頭,好在,影片會後的與談人,台南地院的陳法官提醒我們,從影片中顯現的證據觀之,這樣的假設可是有問題的,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在閱讀此書之後,也才驚覺自己當下的念頭,恐怕落入了某種程度的「先射標、在畫靶」,只根據了極少的資訊,就粗略的預設犯人。而同樣的情況,亦常常發生在我們週遭,人們在接收到社會新聞時,根據媒體所暴露的資訊,鐵口直斷的預設嫌疑人,甚至是情緒高漲的吆喝司法應該要實現正義,但這態勢正義只怕是越離越遠。
我們像法律人一樣思考了嗎?經由反思,讓自己也開始像法律人一樣思考,或許不一定能找到真相,但至少能成為監督司法的力量,避免更多的錯誤,讓正義的法治基礎逐漸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