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修宸(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二年級)
《超完美家庭》,書中透過一位母親追求「完美」家庭的過程,除了顯示女性在家庭扮演的角色或是社會配置,也顯示了女性主義意識提升。
艾琳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即將獲頒教會給予的最高榮譽—「年度模範天主教女性」。艾琳必須接受教會的家庭訪問,才能確保獲獎資格。面對與妻子分居、成天與小三膩在一起的兒子、懷有身孕又即將與女友結婚的同性戀女兒、以及有酗酒習慣的丈夫,艾琳要如何維護「完美家庭」的形象?信仰與家人之間;信仰和現實之間;信仰和自己之間,又應該如何選擇?艾琳更必須面對的,其實是另一個自己,自己的內心。學會「坦承」、「接受」以及「改變」。
一個對宗教付出很多,可是在宗教領域裡與教友對談到家庭互動這一塊,卻是謊話連篇。家人只要發生什麼事,還動不動都說是神的旨意。平常很少關心家裡的成員,就知道要以宗教的教條來管家人。因此,最後造成家人一個個選擇離她而去,還好,她知道要去找人了解自己錯在哪裡,甚至在發現,其實自己本身也犯了教條,憑什麼要要求家人做到最「完美」!何謂「完美」?何謂「家庭」?還記得泰半以上的父母親對於「完美家庭」的定義是:家庭成員中一位生理男性的父親、一位生理女性的母親以及孩童。這狹隘思想從過去就不斷根深蒂固在心中,宛如女性僅僅是為了生育以及照顧的功能而存在。甚至從事低酬勞工作──庶務工作、電話服務中心、清潔工、端盤子以及照顧幼兒或病人相關的工作;或是另一種形式的工作──無酬的家務與照顧工作,亦都是女性的責任。手邊有統計數字的所有現代社會中,女性負擔絕大部分的清掃、煮飯、洗衣縫衣,以及幾乎所有照顧嬰幼兒與孩童的工作(如果有人不覺得這不算是一份工作,那麼他/她一定還沒有做過。)這些工作通常跟女性在文化中的定義有密切關連,例如女性必須關懷、溫柔、自我犧牲、勤勞等,換言之,就是一個好母親;至於好父親的定義,則鮮少連結上為孩子做學校午餐三明治或是替小嬰兒擦屁屁──雖然墨西哥現在正推廣一種叫做「情感父親」的觀念,也就是要求父親有更多的感情投入,然而在傳統上,父親依然是當家作主的人,在內享受女性提供的服務,對外則代表這個家庭。
婦女或是女性在家庭中,總是扮演必須仰賴男性的角色,否則將會喪失經濟支援以及自己所屬之家庭、社區地位,可見女性在家中是屬於弱勢。書中內容的艾琳如身處大家庭制度下的女人,許多親戚或是相關的人會以高眼光來看待你,似乎一個家庭必須有值得誇讚彰顯的特色,像是你的小孩擁有高位階的文憑以及工作,男性必須討個好老婆,女性必須嫁給好丈夫。如果成年人尚未嫁娶或是性傾向為非主流(同性戀、雙性戀等等),便必須遭受異樣眼光,甚至會使一個大家庭的傳統制度崩壞。「大家庭」的責任何時落在女性身上,成了女性的重擔?甚至女性和男性必須背負傳宗接代的宿命,以此維繫大家庭的功能與制度?如果將此視為整體性別配置的一部分,一切就看似合情合理,而這樣的性別配置,便稱之為當代社會的性別秩序。
如果傳統倫理是「父嚴母慈」,書中的艾琳透納建立了另一種「反傳統」的母親形象。教會提名她為「年度模範天主教女性」候選人,雖然艾琳那麼努力禱告,奉獻教會,但是她的家庭卻一點也無法符合傳統天主教教義中理想家庭的要求。於是,在對家庭的愛和對教會的愛之間,她非常困擾,因為她必須讓教會相信,她也有個理想的天主教家庭。只是她的家庭真的是那麼慘嗎?根本沒有!女兒懷孕了,馬上就要跟女友結婚組成家庭。兒子雖然婚姻不美滿,已經分居(因為他當年被迫娶了因一時意亂情迷而意外懷孕的女孩,兩人並不相愛),但是也有了漂亮的新女友。老公曾經酗酒,可是現在是個粗勇又柔情的消防隊員。這家庭可能有點另類,大家還是相親相愛,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在天主教教義的檢驗下,非一男一女的結合,違背結婚誓言的關係,還有酗酒……都是罪。因此,在保守的眼光之下,這是一個「功能失調」的家庭。
「完美的家庭」並沒有既定的模樣,只是謊話連篇以及委屈迎合地生活,自然會使家庭原來的模樣變相,家也立即從「每個人的避風港」頓時轉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監獄」。書中的艾琳扮演了「女性主義」重要模範之一,宛如戴著犀利的皇冠,破除女性主義在家庭束縛的框架。對於不少女性主義者來說,女性主義就是達成人們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從其他的社會問題一起解放。)。「女性主義」不該是繫著「家庭功能」才顯得完美,如何傳達愛?如何溝通?如何相互體諒?比起社會配置的僵化體系,更是重要許多。現在,就破除你已習慣的僵化思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