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rin(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校友)
《書籍資料》
書名: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丹真宗智詩文集
作者:丹真宗智
譯者:
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
華人民主書院董事
傅正明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文學碩士,獨立研究者,旅居瑞典
朱 瑞 作家,曾任《西藏文學》編輯,旅居加拿大
林孟螢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系畢,曾任廣告文案,現為兼職中英翻譯、華語教師
蔡巧芬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圖博之友、藏傳佛教徒、上班族
曾懷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理論組碩士,曾懷慧攝影工作室負責人
曾薰慧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
簡鸝媯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與考古學博士,劍橋大學東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謝佩蓁 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士
龔南蕙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中國學程碩士
單增羅塞 人權工作者與譯作家,旅居印度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1日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580
《書評》
達蘭薩拉(Dharmsāla),意為「休息室」,是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坎格拉縣的一個城鎮。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出圖博,流亡至印度,翌年獲得當時的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之同意,與其支持者於達蘭薩拉建立圖博流亡政府 ── 達蘭薩拉,從此成了流亡博巴[1]的「休息室」。
之後,他們更進一步在此建立了達賴喇嘛法王官邸與西藏寺,使達蘭薩拉以「小拉薩」之別稱聞名於世,並成為世界各地藏傳佛教信徒以及旅客,認識西藏宗教、文化的聖地,而丹真宗智,便是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流亡博巴之一[2]。
他是詩人、作家、圖博自由運動行動家,同時也是印度圖博之友會的祕書長。身為流亡博巴第二代,他在印度成長,獲孟買大學碩士學位。2001年以英文寫作獲得前瞻騎士鬥牛士非小說類首獎。
「我是博巴。
但我並非來自圖博。
從來沒去過那裏。
我卻夢見
死在那裏。」
--- 我的圖博本色(MY TIBETANNESS)
在翻開《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這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原來沒有國籍,是一件如此令人心痛的事。年輕的丹真宗智,為了回到夢中自己的國家,一個人徒步從印度拉達克穿越喜馬拉雅山進入圖博,被中國警察逮捕監禁三個月後驅逐出境[3]。流亡博巴像是難民,沒有祖國,不屬於任何國家,每年必須更換一次身分證,甚至連「圖博是什麼樣子呢?」在流亡中出生長大的博巴,也未曾親自見過 … … 而這一切,均是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藐視人權的不公平對待。
丹真宗智曾說,印度聖雄甘地的一句話,令他充滿了為圖博奮戰的勇氣:「看到英國用暴力的方式統治印度的時候,抵抗變成一種責任。」而在丹真宗智的眼中,現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便等同於1858年的英國。
「在你的額頭
和眉宇之間
鑲嵌有一個R字
我的老師說。
… …
這R字在我的額頭
在我的英語和印地語之間
要用博意讀做:
RANGZEN 獨立
自由就是 Rangzen」
--- 流亡者(REFUGEE)
然而,我心中更覺可怕的是,讀著丹真宗智的作品,再對照他的成長背景與人生故事,我竟然從圖博炙熱的歷史中,望見了台灣的影子。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以及經濟綁政治的戰略佈局,未來台灣將何去何從?而在台灣人民的心中,又是否已經做好追求「自由」、「獨立」的準備?擁有為國家挺身而戰、付出巨大代價的覺悟?圖博當前的困境,似乎正好給予台灣人民一記當頭棒喝。而丹真宗智主張圖博的前途最終要經由圖博人民自決的程序來確定,這點更是值得台灣人民做為借鏡。
「我們的瓦屋漏雨,
四壁搖搖欲墜,
但我們很快就要回家。」
--- 流亡之家(EXILE HOUSE)
在1994年3月10日的抗暴紀念日演講上,達賴喇嘛宣示走向中間道路,希望通過對話方式解決圖博議題,然而時至今日,圖博流亡政府與中共當局的談判毫無進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圖博釋出的善意視若無睹,流亡博巴與中國境內的圖博人民之自由與人權,亦持續受到打壓,甚至致使流亡圖博社會分成兩派(中間道路 v.s. 獨立)。
內部的迷惑與分歧,使得圖博的未來更顯茫然。但,無論立場為何,每一個博巴都是真心為圖博好,而且為了「FREE TIBET」的理想而努力。
「達蘭薩拉下雨的時候
戴著拳擊手套的雨滴
成千上萬地
降落
捶打著我的房間
在鐵皮屋頂的下面
我的房間
哭了
… …
每一個黃昏
回到我租來的房間
我都在想,我不能就這樣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