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ela(輔仁大學織品系校友)
《書籍資料》
書名:《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作者:Dean Cycon 譯者:林詠心
出版地:台灣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09日
《書籍簡介》
咖啡,自18世紀引進台灣,現在已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飲品。但是,在啜飲其的甘醇、享受它的香氣的同時,很少有人知道-手中的咖啡,它是從哪來的呢?《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是一本美國人權律師溯源咖啡產地的鄉野紀實,觀察當地人與咖啡、咖啡與全球化貿易之間的關係;甚至揭露自由貿易弊病產生的不公平,以及當地農民生活的問題-貧窮、戰爭、水污染、不平等的女性人權,以及他如何將《公平交易》在第三世界推廣,補助孩童教育,並改進當地人的生活環境。
《書評》
作者Dean Cycon先生是一名律師,他在自述中提到:「.......我想改變世界,因為律師曾在越戰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所以我成為一名律師!」「作為一個社會運動者,首要做的工作是在各地燃起改變的火苗!」而他,也確實的做到了!從1993到2007,將近14年的時間;從中美洲、非洲到亞洲,9個國家、9種社會文化、9種社會經濟問題,瞭解不同的民族特性,融入當地生活、學會當地語言,被咖啡農民們所接受及信賴,才可以灑下9個火種,這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結果來看,成果是豐碩的,現今已燃成熊熊烈火,被世界各國注意到,被大型連鎖咖啡店所接受,一切的一切源自作者所希望提倡的觀念-《公平交易運動》。
何謂「公平」?何謂《公平交易》?如何在市場經濟決定價格的現今,去執行、落實《公平交易》?這個議題,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如果這個理念,在第一世界經濟發達的工業國家去執行,或許是件輕而易舉的事!但,若是推行的地點是在第三世界中的國家呢?曾經飽受帝國主義摧殘的他們,沒有安全的生活、沒有人權觀念、沒有自由和平,而現今,還要被商人的利益所剝削,剩下的只是貧困、落後、疾病、糧食缺乏、污染、戰爭.......,這是出生於平和安樂國家的我,永遠也想像不到的。
這樣的環境,經由作者陳述,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農民們的無奈、對商人的妥協,以及對世界的悲鳴!咖啡,不是有著「黑色金子」的稱號嗎?為什麼農民得到的利潤卻不到十分之一?甚至連收購者、中盤商、進口商、貿易商 .......,都成為商人與政府間利益的犧牲品!試問,當交易價格沒辦法支付生產成本,貿易市場陷入重量而不重質的惡性循環裡,農民還可以生存下去嗎?難怪作者會認為 ── 商人幾乎就是惡魔!
於是,推廣咖啡合作社來落實公平交易,便是作者所採取的對應方式;只是,這樣的理想是否獲得全面性的支持?答案卻是否定。在肯亞,作者面臨祖斯特斯‧瓦提(一個咖啡農長者)的質疑 ──「如果公平貿易價格無法讓農民提高生活品質,這樣還可稱之為「公平」嗎?」讀到這裡,我的眼眶凝聚一股酸澀,我想,這並不只是這位長者的心聲,也是所有咖啡農民的心聲吧!要不然,在薩爾瓦多[1],咖啡農民為何明知道搭上火車、偷渡國境是違法的,還甘願冒這麼大的風險?為的,不就是希望可以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認為,無論是作者想要去推翻獲利買低賣高的觀點,以證實成本買高賣低也可以獲利的作法;或者減少中間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可以有直接的聯繫,都可以說明所謂的《公平交易》,其落實關鍵不外乎在於「良知消費」,亦即人道關懷。不只是要喚醒消費者心中的道德感,讓他們用消費選擇的權力,表達出消費者對剝削咖啡貧農這件事的評斷;而參與《公平交易》組織的商人或執行者也要樹起高道德標準,否則,人性的貪婪就會主導一切,而後果終究還是由咖啡農承擔!作者在肯亞、尼加瓜拉[2]遇到的,不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嗎?
當然,在書中,探訪咖啡產地的過程,也並非總是如此的令人感傷,避開那些不平等的狀況,書中每一個國家的風土民情都令人深深著迷,尤其是落地根生的咖啡文化;比如,衣索比亞所特有的古老咖啡儀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卡普咖啡文化,亦或哥倫比亞特有的古柯葉文化。每每翻開書中的一個新章節,總會帶著隱隱的期盼,期待著不一樣的民族訴說不一樣的故事。
隨著作者的視線,讀者或許會為了咖啡貧農遭遇的困境而感到難過,並心疼純真可愛的貧農孩童;但同時,卻也感受到作者協助當地人們改善生活條件時的雀躍心情!心一下子與農民拉得很近,彷彿隔著的海洋不是距離,就像是親眼見證當地生活改善,一切充滿著朝氣勃勃的希望!
感謝Dean Cycon先生如此中肯的紀實,經由此書,讓人們對咖啡有更深切的認識,很佩服作者可以如此勇敢,一步一腳印地去關懷咖啡貧農。讀完此書之後,我想大家都可以做到的是── 善盡消費者的責任,下次走進商店,請大家都別忘了給予有「公平交易」標章的咖啡產品一點鼓勵!
[1] 在薩爾瓦多,因為咖啡價格的下滑、遠低於生產成本,咖啡農民為了要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想盡辦法搭車北上偷渡到美國,尋求工作機會。一旦偷渡失敗,付出的代價是健康完好的身體,變成殘肢者。作者在這裡的收容所,幫助這些人尋求他們第二個工作的機會,開啟人生的另一扇窗。
[2] 在肯亞,雖然當地已經有咖啡合作社的設立,但是執行者與銀行、政府勾結,從中剝削,使農民一直呈現負債的狀態;加上市場經濟主宰全國,國家著重生產經濟作物而非糧食作物,當經濟作物的價格下滑的時候,農民的生活無法受到保障。尼加瓜拉,一個長期飽受內戰之苦的國家,作者在此書中描述當地人民的選舉情況的始末,原住民和人民過著充滿著血腥、暴力、人口失蹤層出不窮的生活,是游擊隊和政府軍角力戰下的犧牲品。對此狀況,作者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